当前位置:

随笔|有奶奶的元夜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文刚 编辑:陈晓丹 2019-02-19 21:13:57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90219102904.jpg

元宵的龙灯。

元宵来临之际,偶读欧阳修的《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诗意落寞,不由勾起我的思念。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元夜,既有浓浓亲情的温馨,又有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这一切,都与我心灵手巧的奶奶有关,每一道菜经她老人家之手,都似“生花”一般,幸福着我童年的味蕾。

童年的我,是典型的母亲生、奶奶带。爷爷培养我读书,武侠小说、小人书成了最初的启蒙;奶奶负责把我“喂肥”,美味轮番上阵,肉饼、鲜鱼、牛羊肉是餐桌上的常客。

多年后我走出小镇,才发觉和同龄人相比,上天对我特别眷顾。在洞庭湖畔的那个美丽小镇,草色青青,野花烂漫,稻谷飘香,我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无忧无虑飞翔。

儿时的元夜,过年时贴的对联、年画和窗花还没有褪色,又迎来新年第一轮圆月和红彤彤的灯笼、猜不尽的灯谜,无数令孩子期待的小礼品……最让我怀念的是奶奶做的汤圆,用糯米、黏米等上好的原料,与红豆、黄豆、红枣、花生、芝麻、冰糖等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我这个上蹿下跳的小孩子,产生无穷的力量和升腾的底气。

奶奶姓毛,村里人都喊她“毛主任”,缘于她长期在村里当妇女主任。我出生时她已经59岁,依然皮肤白净、头发乌黑。她说话温和,待人善良,即便经历了生活的波折和时光的洗礼,依然那样优雅。

奶奶会安排生活,邻居家收了榨菜,留下来的榨菜皮会让奶奶拿过来,洗净、晒干,放进坛子里腌好,过年吃多了大鱼大肉后,偶尔尝一下,感觉无比鲜美。

奶奶宛如一个全面的生活家,总有干不完的事。她可以一个人就把春节、元夜的日子安排得有条不紊,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腌制腊货、鲜鱼家禽、新鲜蔬菜也样样拿手。特别是腊肉腊鱼挂满了整个厨房,香味飘得很远很远。

每年元夜,奶奶都会包一些豆芽肉包和饺子调节伙食。总之,别人家有的,奶奶也准备了,别人家没有的,奶奶也有。奶奶子孙众多,每到元夜都会聚在一起,她置办的年货从来没有短缺过,显示着这个家还算殷实。

小时候的冬天似乎比现在要冷一些,每年隆冬,我都能穿上奶奶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奶奶的鞋做得特别暖和,黑布、棉花、白线、毡子、缝针,都能派上用场。奶奶用针线奏起温暖家人的序曲,即使遇上“倒春寒”,也丝毫不感觉冷。穿着奶奶做的新鞋子,我在小镇的每一条街道蹦蹦跳跳、生龙活虎,穿集市、看花灯、逛庙会,尽享童年的快乐。童年里奶奶掌管的春节、元夜,让我目不暇接,仿佛家里藏着取之不尽、有求必应的物品。

我18岁那年,奶奶已是77岁,她亲自送我参军入伍。此后10年直至奶奶去世,我再也没有吃过她准备的元夜美味,她的眼睛也老花了,做不成“千层底”棉鞋了。爷爷去世后,奶奶便住进了县城小姑家。

在我参军入伍的第10年,奶奶坚持回到生她养她的小村庄。春节前,村委会组织一帮人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慰问军属。听姑姑讲,奶奶特别开心,一大早就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

她一直站在门口静静等待,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当她远远地看到慰问的队伍时,便让家人端出糖果和瓜子。那一刻,冬日的阳光照在奶奶身上,那么耀眼、庄严、美好。姑姑说,奶奶的笑容特别天真,像孩童过年时的笑容。

那年七月,奶奶离开了我。12年过去,元夜“月与灯依旧”,普照芸芸众生。自从18岁参军后,我再也没陪伴奶奶度过元夜。但我想,只要千千万万如我奶奶般慈祥的老人能够在元夜陪着她们的孙子,我亦会对着天上的奶奶微笑。

文/李文刚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文刚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2/19/50856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