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2025.04
在全球产业竞争加速重构、国内需求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特色产业如何突破“资源依赖”瓶颈,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跃迁?成都市彭州市的实践表明,运用场景创新方法论,是破解产业协同不足、技术转化低效等痛点,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1
2025.03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进一步彰显了场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本文运用场景创新方法论,从场景革命的深刻影响、场景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及其对西方理论的超越四个方面,对场景生产力就是新质生产力进行探讨。
14
2025.03
回顾一百多年的历史,真的像恩格斯说的那样:“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缅怀马克思,就是要感受人类最伟大思想家的光芒。
18
2025.02
中国动漫正以创新姿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异彩。
24
2025.01
遵义会议作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90年后的今天,依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
08
2025.01
05
2025.01
26
2024.12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之一。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14
2024.08
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04
2024.07
精神独立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是指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性。
04
2024.07
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是对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所形成的“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人心和善”等伦理美德的创新性发展和全面继承,凸显出了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特质和精神要义。
04
2024.07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因应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必然结论,是因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
2024.06
低空经济这一新兴经济形态,正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17
2024.03
思想无形,却最有力量。思政课的价值,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塑造青少年的思想。
07
2024.03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由此以新质生产力为根本力量,推动构建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崛起,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最能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
27
2024.02
十年来,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升级,以“互联网+”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完成了从“追随者”向“引领者”的嬗变。
08
2024.02
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是直接事关党风正风、社风民风的大事。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各级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其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把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抓手。
29
2024.01
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18
2023.12
对改革开放的最好庆祝,就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30
202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索,经过艰难探索、政策转型以及实践转型,有效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三新一高”上。
03
2023.11
我们重温思想的力量,再次探讨“精准”的科学内涵,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只有深切认识到“人”的重要价值,才能在实践中着眼于工作的各处微小细节,这将带领我们走向新的飞跃。
19
2023.10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既显示了我国具备能够战胜多种困难夺得粮食丰收的坚实基础,更警示我们必须主动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真正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8
2023.10
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新的起点,总结经验、凝聚共识、擘画未来,让文明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涟漪不断传递、持续赋能,向着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目标不断迈进。
16
2023.10
14
2023.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内容,就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分析和精准研判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之后提出的系统论述,主要包括历史成就、形势分析、指导思想、使命任务、地位作用、基本原则、总体任务、组织保障和实践要求等九个部分,其中实践要求“七个着力”是对以往文化建设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扯开来看就是16个构件。
13
2023.10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根据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应紧紧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七个着力”的实践要求落到实处。
12
2023.10
时至今日,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那么,学习贯彻和精准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全党面临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07
2023.09
我们学习运用党的先进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在谋划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贪一时之功、为一事之誉、计一段之成,而是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担当,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
05
2023.09
世界的样子,赋予了青春更多的可能性。身为当代青年,何其有幸,我们能在张扬个性中追逐梦想。而青年的模样,标注了世界的美好。身为当代青年,我们期待,以青年该有的模样,成就世界应有的美好。
26
2023.08
实事求是,不仅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更是揭示实践的力所不逮之处,或面对曲折的韧性与勇气。没有实事求是,就无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更何谈中国式现代化。
19
2023.08
媒体融合是锁定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基石,只有坚守创新、点滴积累,才能完成质变的跨越,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09
2023.08
我们相信且也期待,点燃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心中自由探索的那道光,个体的力量也会因所崇尚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而激荡,终将迸发出巨大的科研势能。
28
2023.07
湖湘大地上的一切江河,华夏大地上的一切湖海,向北或向东,昕夕不辍,终会在或近或远的某个地方相遇交融,终会形成一股激昂人心的合力,表达着独有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8
2023.05
05
2023.05
20
2023.04
今天,党的作风建设“正气”全面上升,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党性日益增强,全党团结统一如一块整钢,在伟大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战、探月工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党心民心已经汇聚成一股民族伟大复兴坚不可摧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正盛世空前、不可阻挡、一往无前。
15
2023.04
中国不仅有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不仅是知识、智慧的积累,更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现在的中国人民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样的文化精神能巩固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我们凝心聚力,一往无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与勇气。
14
2023.0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坚持全面系统推进现代化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13
2023.04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主动积极地汲取世界各国现代化经验的有益成果,扬弃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充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转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地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12
2023.04
升斗文化所蕴含的“公平正义”“以人为本”“讲信修睦”“中庸”“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价值理念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的文化意识与精神力量。以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为根基,以升斗文化为载体,多维共建,拓展深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
12
2023.04
曾经,我们俯视这个世界,那是文化自大、文化自负;也曾经,我们仰视这个世界,那是文化自卑、文化自惭。而今,我们终于可以平视这个世界,这就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
16
2023.03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我们党领导团结人民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之伟大变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有历史担当、历史自觉,不仅善于砸碎一个旧中国,而且善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
15
2023.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史四个时期的宏阔视野,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重大成果,集中表现为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发展成果、精神成果四个方面。
15
2023.03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
15
2023.03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不仅为人类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且引领着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方向。
15
2023.0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首要”属性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
15
2023.03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个世界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共性。中国式现代化是规律与目的的统一。
14
2023.03
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14
2023.03
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分好“蛋糕”就是要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用心用情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05
2023.03
雷锋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大地学雷锋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历经六十年而不衰,其中定有奥秘,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