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5.11

如何以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意蕴充实头脑、指导实践,成为中国青年必要、紧要的时代课题。

05

2025.11

从革命年代“星星之火”到新时代“守正创新”,红色文化是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持续注入持久力量。

17

2025.10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其内在规律。

09

2025.10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29

2025.09

陈钦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农村基层党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25

2025.09

新时代新征程,党领导人民继续开创历史伟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把握时代脉搏,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4

2025.09

从抗日烽火中汲取力量,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经验,在新征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的力量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3

2025.09

数智技术深度重构教育生态,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17

2025.09

唐励教授所著《大学生思想素质结构及其优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从“结构”视角系统研究大学生思想素质优化的一些难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实践创新提供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很有价值的探索。通观全书,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

15

2025.09

进入新时代,构建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的中华现代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12

2025.09

从阅兵仪式中,世界不仅看到了现代化的中国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看到了一个自信、开放、负责任的中国。

10

2025.09

打造“智慧思政”金课,绝非用技术手段简单包装传统课堂,而是一场深刻的理念变革和教学革命。

08

2025.0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08

2025.09

实现协同育人目标需从四大维度精准发力:理念维度需深化育人理念,凝聚育人共识;资源维度需资源整合优化,提升配置效率;运行维度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评价维度需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育人成效。

02

2025.09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27

2025.08


26

2025.08

回望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走出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25

2025.08

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品牌建设,湖南这片 “红色富矿”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红色动能。

20

2025.08

新时代青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肩负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

16

2025.08

紧扣“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讲好思政课,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湖南的生动实践、突出成就、美好前景融入思政课,为“大思政课”增添时代活力。

23

2025.07

只要领导干部肯放下架子、学网知网用网、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群众、让制度保障落实到位,网络就能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让政策更接地气,让治理更有温度。

05

2025.06

学习袁隆平身上表现出的敢为人先、脚踏实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对高校特别是农林类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来说,能够引导高校师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三农”情怀、提高专业情怀、培养人文情怀,有利于强农兴农人才队伍建设。

11

2025.04

在全球产业竞争加速重构、国内需求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特色产业如何突破“资源依赖”瓶颈,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跃迁?成都市彭州市的实践表明,运用场景创新方法论,是破解产业协同不足、技术转化低效等痛点,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1

2025.03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进一步彰显了场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本文运用场景创新方法论,从场景革命的深刻影响、场景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及其对西方理论的超越四个方面,对场景生产力就是新质生产力进行探讨。

14

2025.03

回顾一百多年的历史,真的像恩格斯说的那样:“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缅怀马克思,就是要感受人类最伟大思想家的光芒。

18

2025.02

中国动漫正以创新姿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异彩。

24

2025.01

遵义会议作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90年后的今天,依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

08

2025.01


07

2025.01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2035年全面农业现代化蓝图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农业强国的核心任务之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和以人为本。

05

2025.01


26

2024.12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之一。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14

2024.09

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共识中必要的价值取向。“人民”二字在《决定》中出现了46次。只有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引导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

13

2024.09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要的社会基础。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正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12

2024.09

在惊涛骇浪中赢得历史主动。

11

2024.09

要立足全局,坚持用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看待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改革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10

2024.09

新时代,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应勇立潮头,乘势而上,优化职业教育模式,在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道路上开创新模式、找到新路子,在“大有可为”中实现“大有作为”。

08

2024.09

“先立后破”方法论,就是要研究“新鸟”进笼后“老鸟”去哪的问题,谋定而动,既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也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07

2024.09

青春,总是在不断奋斗中迸发出更多可能。广大青年要把自己的理想与热爱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把自己的所学所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奋斗,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06

2024.09

让理想信念的“火种”生生不息,我们每个人都是“播火者”。

05

2024.09

新质生产力“堵点卡点”源于体制机制的束缚。解决之道,是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关键领域的改革,尤要依靠教育综合改革。

04

2024.09

改革有破有立,要做到“得其法”而使科技创新事半功倍,就要把握好“立”与“破”的内在逻辑,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

02

2024.09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才无疑是第一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势在必行。

02

2024.09


14

2024.08

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04

2024.07

精神独立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是指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性。

04

2024.07

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是对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所形成的“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人心和善”等伦理美德的创新性发展和全面继承,凸显出了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特质和精神要义。

04

2024.07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因应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必然结论,是因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

2024.06

低空经济这一新兴经济形态,正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17

2024.03

思想无形,却最有力量。思政课的价值,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塑造青少年的思想。

07

2024.03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由此以新质生产力为根本力量,推动构建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崛起,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最能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