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三高四新”战略提供过硬作风保障
“四风”之弊非一日之寒,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也非一日之功。风气转变的过程,最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强的毅力、更足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历史和现实,信仰和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紧绷政治之弦、高擎风纪之帆,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过硬作风保障高质量发展。
- 岳麓讲坛
更多>>
-
李志坚: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同志率南昌起义余部在宜章发动湘南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序幕,成立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县苏维埃政府,创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后上井冈山会师。
熊东遨:《星夜遥寄》佳章略拾
诵公斯集,如入宝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奇妙风光,殊难尽拾。赘此弁言,不成章句,聊申仰慕而已。未尽之语,他日有缘,或可向樽前一吐也。
潘碧灵:牢记嘱托、勇于担当,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湖南新篇章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战线的战士,我们学习以后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勇于担当,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湖南新篇章。
李屏南:把论文写在祖国农村大地上
《振兴中的村域中国:本色访谈》一书,正是一部从农村实践中来、到农村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农村大地上”的力作。正如这部书的作者严小龙教授所言,祖国的农村大地,丰富地融汇了历史和现实的研究素材,这种研究素材坦诚地摆在了研究者的面前,就看怎样才能得到研究者的沉心、用心和会心研读。
唐松林:倡导多元治理,助力大学高质量发展
《大学治理与大学发展》一书是龙献忠教授长期作为高校管理者履职以来的理论思考与智慧结晶。该成果坚持党对大学的全面领导,以一流党建引领现代大学治理,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生态化理论等视角出发,针对大学内外部主体错位、缺位和越位的问题,从理论和制度层面,提出了多元权力主体共同治理,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为深化大学治理研究、推进大学发展提供了富于价值的参照。
重识母亲湖④丨李跃龙:内湖,被忽略的洞庭湖家底
洞庭湖的外湖和内湖,它们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为自然或者人类的因素物理分开后,它们仍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阿拉斯加之于美国,加里宁之于俄罗斯,台湾省之于中国一样,如果忽略了大大小小的内湖,洞庭湖的自然数据就不真实和完整了。
张晓山: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所蕴含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进一步向农业农村调整,全国范围内资源配置格局及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将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 城乡要素将呈现双向流动、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