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胡艺华: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胡艺华 编辑:唐盈 2024-05-05 10:00:57
时刻新闻
—分享—

□胡艺华(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站博士后)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并深情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这一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满力量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特定背景,着眼于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大格局,深刻阐释了新时代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相互融通、高度契合、命运与共的内在逻辑,深刻阐明了新时代青年的实践场域、根本使命、责任担当、成才规律和成长路径,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对青年高度重视、念兹在兹、特别关爱、殷切期待的深厚情怀,生动展现了人民领袖率先垂范“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的人格魅力,为全党从战略高度做好青年工作树立了光辉典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把这份金灿灿、沉甸甸、热腾腾的深情厚爱转化为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能,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让大写的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画卷中绽放最美的光彩。

一、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把大写的青春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告诉我们,青春是有内涵的,其本质内涵在于青春逻辑地包含一种超越个体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对青春的感悟和理解具有“天才般”的早慧和先觉,在17岁那年的高中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已经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他满怀豪情地宣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正是基于这种来自实践的思想觉醒和理论自信,28岁的马克思在和恩格斯合著的历史唯物主义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很清晰地认识到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他深刻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在变革社会的进程中,青年是一支重要推动力量”“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往去哪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是第一次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阐明了青春的社会属性,创造性地、拓荒式地把青春的本质内涵与“为人类工作”的崇高理想有机贯通、有机结合,从而在理论上建构一个与时代同向同行、与社会同频共振、与历史交相辉映的大写的青年观和青春观。

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且契合世界的发展大势,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可靠的康庄大道,而且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不仅建构了植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且创造了符合时代需要、引领未来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究其最根本的价值旨归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为人类而工作”的现实表达,值得广大中国青年把大写的青春融入其中,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伟大实践中诠释并升华青春的价值意蕴。

二、主动担当历史使命,把大写的青春镌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昭示我们,青春是有使命的,其根本使命在于青春始终担当一种勇立潮头的时代大任。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危难关头,面对艰巨任务、严峻形势和残酷斗争,从一开始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广大青年,把组织的基础植根于先进青年,这种与生俱来而又与时俱进的青春特质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炼成钢、卓尔不凡的鲜明个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当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以顶天立地、开天辟地的正气、豪气、勇气,不仅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而且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些超越自我的崇高精神坐标中始终标注着一种青春的烙印,始终流淌着一条青春的血脉,始终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气息。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无论从纵向贯通还是横向对比,每一根历史主线、每一个历史主题、每一个历史场景都回荡着永不变色、永不消逝的青春主旋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首先是从青年中开始的,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首先由青年推动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首先是以青年作为生力军的,改革开放的序曲首先是在青年中唱响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有远大理想抱负,也有深厚家国情怀,更有伟大创造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永远是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民族兴呼唤青年兴,国家强必先青年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更是青年奋斗的最大场域和最好舞台。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伴相随,也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路径同向同行,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共生共荣。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青春接力赛,事业汇聚青年,梦想引领青年,动力源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舞台给予青年,使命赋予青年,未来系于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青年应该认清历史方位、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机遇、担负历史使命,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用挺膺担当、全力以赴的奋进姿态,把大写的青春镌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三、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把大写的青春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力量

当代中国主流青年文化启发我们,青春是有光亮的,其最大光亮在于青春不断地催生汇聚一种推动实践的澎湃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当代中国青年立足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充分整合、高度提炼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青年元素,合理吸收世界多元青年文化的有益成果,成功地构建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的当代中国主流青年文化,这是激励并支撑新时代青年坚定不移地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内驱和不竭动力。在当代中国主流青年文化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广阔园地里,湖湘青年文化以独特的历史性、地域性、时代性而显得格外醒目、注目、夺目,堪称是一个以青春力量为时代发声立言、为家国挺膺担当的精彩文化样本,其中包含了多种卓越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基因,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青春格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青春品格,经世济用、励志勉学的青春取向,习劳耐苦、崇朴尚实的青春作风,自信自强、至诚至坚的青春秉性,精益求精、创新创业的青春追求,这些都是湖湘大地的文化结晶和湖湘青年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从本质上讲与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是内在相通的,为我们打开了新时代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的重要密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自信是最重要的根基和最有力的支撑。中国之所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到底是因为有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显得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告诉未来,文化自信不仅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而且必将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凝魂聚气、导航定向、赋能助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法宝中,在深刻认识和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规律和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强化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文化使命,切实把青春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转化为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胡艺华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9/97/138665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