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争做城乡一体化的典范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平 编辑:刘艳秋 2014-11-11 14:40:35
时刻新闻
—分享—

  望城是长沙市最新、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的城区,区域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市辖区百强。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省会长沙最亮丽的名片”和“湖南统筹城乡的示范区”的目标,紧紧抓住全境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发展机遇,依托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现代化公园式城区建设,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望城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一、坚持城乡互动,把统筹发展作为同步解决农村问题和城市问题的金钥匙。坚持以城乡一体化统筹区域发展,重点抓好“三个统筹”,有力促进了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一是统筹城乡规划。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实施空间、土地、产业、生态、主体功能区的“五规合一”,率先在全省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全区形成了以区域总体规划为主体、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各类专项规划为纽带的城乡规划体系。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全区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并向组向户延伸,基本建立了东西相接、南北相连、整体互动的全域交通网络,形成了直达中心城区的“20分钟交通圈”,特别是随着京港澳复线(望城段)全线通车,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实现蓄水通航和黄桥大道、芙蓉北大道拓改、潇湘大道与湘江大道北延线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望城对接长沙、策应全省、融入全国的开放型交通体系已具雏形;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三网融合”等配套设施向农村延伸,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乡镇建成污水处理厂、接通天然气主管道。三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致力于构建“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共享型”社会事业体系和“创业型”社会就业体系。目前,全面实现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城乡同等待遇,全面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城乡“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全部达到省合格学校标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初创型企业年均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5500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坚持环境优先,将望城全域打造成为大公园、大花园、大观园。始终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把望城全域作为一个大公园、大花园、大观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真正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感觉到自然舒适、留得住美好记忆。一是围绕“水”字做文章。在对全域所有水体进行系统性保护和整治的基础上,依托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蓄水后形成的“城市流动平湖”,投资近5亿元,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启动沩水河坝工程,建设斑马湖、东湖、千龙湖“三湖”湿地公园,构建八曲河、沩水河、马桥河“三河”生态水网,初步展现出了“景水交融、人水相亲”的生动景象。二是围绕“绿”字做文章。突出森林资源保护和城乡绿化统筹,积极推进谷山、乌山、黑麋峰、书堂山等森林公园建设,精心打造雷锋大道、金星大道、普瑞大道、金洲大道等城市绿化带,持续开展“广植树、多栽花、不露黄”绿化行动,近三年栽种乔灌木3万余亩、1200万棵,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48平方米。三是围绕“净”字做文章。按照“广覆盖、全天候、无死角、还本色”的要求,建立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常态化机制,率先全省成立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2012年、2013年分别获全省环境卫生评比第二名、第一名。四是围绕“美”字做文章。开展交通干线两厢综合整治,推进最严格的拆违控违行动,启动主城区和中心镇提质改造,打造城市入口标识、市民广场、雷锋塑像等节点景观,深入开展美丽街道、美丽村落、美丽乡村道、美丽农庄等创建活动,让城乡面貌更加清新雅致、赏心悦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意慎砍树、不填塘、不挖山,尽可能依山就势、减少破坏,保留城镇、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方特色。
  
  三、坚持产业强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各项工作,201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登上800亿元新台阶,我区荣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一是突出政策扶持。召开区委和政府全会专题研究工业转型创新发展,出台十八条具体扶持政策,每年在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1亿元,仅2013年底就一次性为企业和技术人才发放奖励资金3000多万元。二是突出园区建设。始终把工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发展作为基本要求,着力构建以望城经开区为龙头,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区中小企业园为两翼,多点支撑、互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园区发展格局。今年2月,望城经开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跻身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行列。三是突出产业发展。加快有色金属、食品医药、航天航空等产业发展,有色金属及先进制造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涌现了晟通科技、金龙铜业等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新引进项目50余个,旺旺乳饮、航天新材等项目加快建设,中石油、万家乐壁挂炉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产业集聚度、龙头企业带动力不断提升。四是突出生态环保。把环境保护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不再引进以燃煤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工业园区范围以外的乡镇、街道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不考核工业招商指标。加快节能减排步伐,近三年关停或搬迁海利化工、康普通讯等重污染企业8家,完成企业清洁能源改烧18家,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
  
  四、坚持一镇一特,打造“记得住乡愁”的湘江古镇群落。按照以“一江两岸四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布局,秉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久远的就越是新鲜的,越是个性的就越是大众的,越是融合的就越是自己的,越是科技的就越是时尚的,越是生态的就越是现代的”理念,先后投入资金10余亿元,着力打造有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地域特色的沿江古镇群落。大胆探索,率先开发靖港古镇。靖港古镇按照“大保护、大利用、修旧如旧”的开发思路,仅仅1年2个月时间就由一个破败不堪的湖区集镇一跃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破解难题,乘势推出乔口渔都。以拓展融资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开展产业招商等措施破解要素制约,成功引进乔口渔都乐园、杜甫客栈等各类项目20多个,短时间内古镇常住人口增长了一倍,建设总投入中民间资本达2.3亿元,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群众参与、滚动开发”的新路子。发挥优势,积极打造铜官陶城。按照“千年陶城、江南古镇”的发展定位,着力促进传统陶艺与文化产业、工业旅游深度融合,陶乐之都的魅力指数持续攀升。提升文化,着力建设新康戏乡。依托新康源远流长的戏曲、酿酒等民俗文化和技艺,着力建设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风情小镇,使新康走出了一条既与周边古镇交相辉映又特色鲜明的戏乡发展之路。以“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为主题的“环湘江生态旅游圈”初步形成,乡村古镇游获评全国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沿江古镇群保护性开发的做法被专家誉为“望城模式”。同时,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拓展放权让利空间,实施有区别的绩效考核,在休闲名镇、生态小镇等特色化发展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一镇一特色、全域共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各功能板块竞相发展。城乡一体化不是各区域的同质化、复制化发展,而应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现错位发展、竞合发展。我们根据各区域的基础条件、山水特色和资源禀赋,着力规划建设既特色鲜明又紧密联系的滨水新城、工业新城、大众垸、丁铜、生态乡镇等五大功能板块。滨水新城板块加快“一江两岸”高效开发利用,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滨江风貌、田园风光水乳交融的新城区。工业新城板块以国家级望城经开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逐步壮大产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丁铜板块以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和丁字物流基地为依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循环经济、仓储物流,努力构建新的特色功能区。大众垸板块和白箬铺、茶亭等乡镇板块以望城国家农科园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和古镇旅游,大力推动由传统农业生产区向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变,着力打造展示湖南现代农村风貌的新名片。目前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城乡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以“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相继承办了中国(望城)第四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城市(城区)联盟峰会等重大活动,仅去年就接待游客7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3亿元。区域产业的特色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近年来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3年达到21462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5:1,优于全市、全省同期水平。
  
  文/谭小平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望城区委书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平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11/11/351855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