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文化厅课题组:湖南省农民工文化工作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来源:红网 作者:省文化厅课题组 编辑:许敏 2016-10-09 14:06:3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为深入开展湖湘智库行动,宣传推介湖湘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献计献策,省委宣传部主办了推选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活动。经专家小组初审,筛选出35项研究成果作为“十大金策”参选项,并由专家小组进行“智库点睛”。红网现集中刊发这些研究成果,欢迎广大网友分享、评议、投票。(点击进专题及投票地址)

  2011年以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南省文化厅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以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以免费开放工作为抓手;以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市社区、用工企业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与内容,大力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民工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积极探索构建公共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合力并进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格局;着力打造“情系农民工.文艺送春风”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新家园”系列活动等一大批农民工文化服务新品牌,确保了农民工文化服务能够均等、普惠、持续,取得明显成效。

  一、湖南省农民工文化工作做法和经验

  (一)完善基础设施为农民工搭建文化服务平台

  湖南省把完善农民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相结合,为农民工搭建平台,营造农民工文化氛围。完善了各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同时,企业厂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和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点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一个集学习、娱乐、信息咨询、素质教育、技能培训为一体、全方位覆盖农民工的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打造“情系农民工.文艺送春风”文化活动品牌

  2008年以来,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省文化馆承办的“情系农民工·文艺送春风”慰问农民工系列文艺活动,已连续举办了8年,每年“五一”劳动节、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日,都以各种艺术形式举办慰问农民工演出活动,不定期的组织文艺晚会演出送到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和厂矿企业。同时,积极创作以农民工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举办全省农民工文艺汇演。2013年,“情系农民工·文艺送春风”活动被文化部评为“群星项目奖”;2015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三)创建“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新家园”服务新模式

  作为对弱势群体“文化倾斜”的探索实践,“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新家园”服务新模式在全省积极推进。从2011年10月开始,围绕“团队新成员”、“培训新对象”、“展演新天地”、“活动新品牌”等内容,策划组织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新家园”系列活动,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群众文化工作重点服务对象行列,相继开展了文艺培训辅导活动、歌手大赛、舞蹈大赛、摄影、书画比赛、“雷锋之歌”征歌、征文等十项主题活动。

  (四)“农民工春晚”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活动新亮点

  农民工朱良成通过跟农民工交流,了解他们所需要的文化生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民工春晚”的节目选拔赛,并将选拔赛办到企业、办到乡镇,让所有热爱文艺表演的农民工都有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2011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在浏阳、邵东、长沙等县(市)连续举办五届“农民工春晚”,每届都邀请工作在一线的农民工兄弟姐妹现场观看,真正体现了“农民演 演农民 演给农民看”的初衷。湖南“农民工春晚”已成为文化志愿者服务农民工文化活动的名片和品牌,国家、省、市级媒体多次对该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厂矿企业鼓励组建文艺表演团队,吸纳有专长的农民工加入,使之成为农民工开展文艺活动的新载体。三一重工、菲亚特汽车制造等大型企业,均组建了属于自己的职工艺术团队,农民工艺术人才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更是企业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五)在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力求实效

  湖南省的农民工文化工作以长沙市为先导,全省农民工文化建设工作逐步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保障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开展。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适当给予配套设施或活动经费补助,当地政府积极调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民工文化事业建设。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专项基金。拓展服务农民工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加大涵盖农民工活动的文化活动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书报刊阅览平台。加强企业与社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企业与社会团体之间的文化互动工作,实施企业、社区、社团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民工文化队伍建设。培养和挖掘农民工文艺人才,壮大农民工文艺骨干力量,组建农民工文化队伍,广泛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二、当前农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民工务工单位一般处于新建工业园区或城乡结合部,附近的商业、娱乐配套设施还比较少;或者对城市的陌生感而不能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导致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总体贫乏,但农民工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社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一是企业面向员工的文化供给不足。由于农民工加上身份限制,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农民工文化生活上投入还是有限。二是行政部门向农民工文化生活供给不足。地方政府普遍对经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力度还不够,尤其对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相对较少,即便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一些农民工文化生活建设活动,但是内容相对单一,参与面也相对较窄。三是市场缺乏向农民工提供文化供给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农民工作为一个文化消费能力较低的收入阶层,很容易被市场所忽视。一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对农民工群体针对性不强,一些文化服务设施的收费标准超农民工的承受能力。四是农民工进行自我文化供给的能力十分有限。虽然有些地区在农民工聚集的行业和地区,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联谊会、社区农民工工会、行业农民工工会等,但是这些农民工自组织还不健全,数目很少,维护自身基本权益的作用较为有限,更是无法满足自身的文化供给,政府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引导农民工成立自己的组织,使农民工各项文化活动很难从无序走向有序。

  三、新常态下农民工文化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新常态下的农民工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享受的民主权利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外,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关注农民工精神需求,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保障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政府应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想方设法提高农民工经济待遇的同时,要把改善、丰富农民工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抓紧抓好。把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发展规划,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民工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利。加大对农民工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纳入到各地“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从政策上明确目标、措施和经费。要改革完善户籍制度,逐步确定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在制度上消除对他们的歧视,真正实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农民工和原住地市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二)健全工作机制

  通过整合宣传、文化、教育、工会、卫生、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职能,协同建立各级农民工文化生活建设职能机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民工文化队伍,使农民工文化生活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只是停留在决策层面。

  (三)深入开展农民工文化志愿服务

  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将文艺院团、学校、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对接,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培训服务。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居住地附近的大中专院校招募文化志愿者,组织蓝球、乒乓球、棋牌、放映电影、借阅图书、播放录像、网上服务等,不断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培养和扶持农民工文化能人

  农民工队伍中不乏有多才多艺的文艺人才,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立农民工文化生活产品创作基金,加强培养农民工文化创作参与意识,扶持面向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创作和服务活动。要加强农民工优秀人才、优秀作品的挖掘、宣传、推荐工作,形成有利农民工优秀文化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农民工文艺创造方面有良好基础的优秀人才,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 省文化厅课题组)

  点评专家:黄绍红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点评内容:

  《湖南省农民工文化工作现状及其对策建议》抓住了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缺失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了农民工文化工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破解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体现了以人为本、文化为农民工服务的精神,突出了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关注了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之精神文化需求。

  该调研报告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2015年度十佳调研报告,在文化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特别是调研报告中提出,在新常态下,除了要关注农民工物质生活的改善外,还要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醒全社会不要遗忘这个不应遗忘的角落,也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出了新的课题!

来源:红网

作者:省文化厅课题组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0/09/41020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