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茂松:在省社科联这所大学里破茧成蝶

来源:红网 作者:刘茂松 编辑:许敏 2016-03-03 17:01:09
时刻新闻
—分享—

  2015年8月23日,北京《经济学家周报》公布了由该报组织的“2014·经济学人”评选结果,其中有我的名字。看到这个评选结果,我心潮澎湃!尽管这只是一个民间公益性评选,但我依然看重,因为这是由我国经济学界高层同行专家评审的!看着评选结果名单,我思绪万千,想到了我与社科联的机缘……
  
  破茧  改革的年代拘一格选用人才
  
  31年前,也就是1985年的3月,我拿着一份从当时常德地区劳动局转到中共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讲师团)工作的介绍信,当时开介绍信的工作人员很好奇地问:“你调到省委机关是干什么去?是去当司机还是去当厨师?”我当时很是自豪地说:“是去搞理论研究的,给领导干部上理论课!”他更好奇地问:“你不是干部啊?”我当时这样说,“我不仅没有干籍,还没有正规大学的学历嘞,是一个自学者!”他听后,感慨地说:“是大破格啊,你这个‘土秀才’赶上好时代了!”是啊,要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其实,我能调省委工作,与我能破格参加湖南省社科联组织的一个会议有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常员德肉类联合加工厂当机械维修的学徒工,但我要读书的心结一直未了,于是就到常德市职工文化补习夜校读了初中和高中的主要课程。上世纪七十年代先后调到常德地区商业局和地区农资公司工作后,又开始系统自学马克思《资本论》和大学本科商业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资商品的供应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而当时农资流通部门还在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粗放经营,亏损支农,并认为亏得越多支农贡献越大。如何做到既科学支农又扭亏增盈?我当时运用自学的商业经济管理知识,一方面研究农资流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实行县基批零一体化专业经营体制,把农资企业办成商品供应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一条鞭”专营企业;另一方面运用所学的最优化方法,选择系统分析、线性规划、价值工程、回归预测、存储论等数理优化模型,对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的市场需求、产品配送、包装选择、运输路线、库存数量以及供应方式等进行多环节全程优化管理,以最优的品种品质和最小的成本供应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资商品,为农业生产提供优好的物质条件,同时又实现了扭亏增盈。当时采用农资物流优化管理的湖南常德地区农资公司系统,一举扭转连续12年亏损,其物流费用率由6.23%下降到3.5%,对我国农资公司系统的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产生了巨大的表率作用,并在全国农资公司管理会议上介绍经验。我将这些作法进一步从理论上概括写成了《农资商品物流管理最优化研究》(又名《论最优化方法在农资商品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论文,1983年11月参加由当时的国家经委和中国最优设计管理研究会联合召开的“首届全国现代管理最优化学术交流会”,被评为十篇优秀论文之一,并在大会作学术交流报告,《经济参考报》在头版报道这次会议新闻时特别点评了我这篇论文。后这篇两万多字的论文分解为三篇专题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社科院办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办的《系工程理论与实践》和北京大学办的《经济科学》杂志上。
  
  1984年9月以湖南省社科联为主组织召开“湖南省首届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界定为年龄不超过35周岁、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科研教学人员。我当时的年龄已超过38岁,不具备参加会议的资格。但当时以社科联和体改委为主的会议筹备小组看到《经济参考报》的头版报道后,觉得我紧密联系实际研究物流优化管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很有意义,于是就破格通知我参加这个会议,并安排我作大会发言,谈谈我是如何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做科研的。也许是我的大会发言深深感动或者征服了当时与会的省委理论研究室(讲师团)的领导,他们当即跟我谈话要调我到省里来工作。当时我的心情既非常激动又有一些矛盾,一方面我正准备去深圳大学上班,创建和主讲特区商业企业管理课程;另一方面我跟省团领导讲我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工人,不适合到省委机关工作呵!但当时省委讲师团的领导何振国主任、刘时平副主任、蔺常瑚处长、胡潇处长、袁锐副处长的态度都非常坚决和热情,并说只看能力,不看本本,改革的年代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正是大时代的洪流把我这个学徒工推上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舞台!如果说破茧化蝶需要一定的机缘的话,那么,我被破格参加省社科联组织的这次会议,就为我这个学徒工的蝶变提供了破茧的平台!
  
  化蝶  形成“就业深化论”学术流派
  
  1985年3月正式调到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讲师团)工作后,我更加认真和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理论,同时配合何振国主任、蔺常瑚处长积极参加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的组织工作和学术活动,一直到2002年我当选为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的理事长,这对我这个自学者的成长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锻炼了我,也培育了我,给了我发展的学术环境。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真正进入了中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战略的研究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1990年前后,我在全国首创了试图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理论,1990年9月在全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学术讨论会上作大会发言,被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第四种学术观点。这次全国的学术研讨会使我深受鼓舞,会后我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攻关,于1992年5月创作出版了学术专著《中国农村过剩劳动力转化的战略与对策——劳动力就业深化论》,本书考证和区分了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过剩”的概念,认为中国农业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而发展不充分,农村劳动力“剩余”大多是因农业产业发展落后造成的,是一种相对的过剩,据此设计了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传统农业演进——现代农业开拓——农村经济转型”的三阶递进式农村过剩劳动力转化模式及其体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在全国与“就地消化论”“城市转移论”和“集中转移论”相对应,形成了“就业深化论”的学术流派。

    1993年10月我以该书申报由省社科联组织的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年底在会议评审时,有评委提议将这本书评为一等奖,当即得到与会专家认可,但我毕竟是个自学者又只是讲师职称,有的评委提出我在本书后附了一些参考文献,是否跟书中的内容雷同?要核实一下。当时单位通知我带所有参考文献资料到评审会场,时任省社科联副主席的贝兴亚同志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看了参考文献,并比照了书中的相关内容,我当时也对文献参考的情况作了说明:主要是对文献进行评析,并在书中提出我不同于文献的学术观点,所以才构成了全国“就业深化论”的学术流派。当时评审组的专家对我的这种学术态度和学术精神给予了肯定和赞扬。1994年4月28日这本书最终荣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这是省委省政府级别的一等奖,这是党和政府以及学术界对我的学术研究成果最高的肯定和鼓励!从我经历的这次评奖活动,我看到了省社科联组织这界评奖活动的严谨、负责、科学的态度和作风,我也感受到了学术界和评审专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唯优是举的风貌和情怀!对于我这个已经“破茧”的自学者而言,其科研成果得到了省级一等奖的最高评价,并籍此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经济学教授职称,这才是真正的实现了质的“蝶变”!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学术平台!
  
  展翅  陪伴省社科联的30年攀登学术高峰
  
  对一个自学成才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省社科联是一所大学。通过一个个学术活动,我学到了知识,吸取了营养;结织了师友,得到了帮助;且通过社科联组织的认可和鼓励,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我正是在省社科联这所大学里成长,伴随她走过了整整30周年的历程,由一个自学经济学的业余社科爱好者,成为了一名经济学教授,同时还在学界同仁的信任与支持下担任了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的理事长,成了经济学的带头人!特别是1997年省社科联受省委省政府委托组织开展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的评选活动,我根据评选条件,在当时所在单位——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的推荐下积极申报,得到了社科联领导的支持,也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领导的鼓励,尤其是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专家的公正评审,于1998年2月28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授予我“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荣誉称号(首届),在此前于1997年2月我还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至此,一个曾经的学徒工,其学术事业获得了极大成功,攀登到了学术生命的最高峰!这一切都是这个伟大时代造就的!这一切也是在社科联这座学术活动的炼炉中炼成的!省社科联,你就是我学术生命的乐谱中那个最美妙、最激昂、最催人奋进的音符!
  
  [作者简历]
  


  刘茂松(1946-),男,湖南华容人,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首届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省委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湖南省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专家顾问。

(本文系“改革与繁荣”纪念湖南省社科联独立建制30周年特约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刘茂松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3/03/392398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