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插上金融翅膀 金融搭上文化快车

来源:红网 作者:黄海 杨洲 编辑:司马清 2014-07-17 11:46:2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近年来,我省加强文化与金融合作,建立完善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文化借助金融力量,金融拓展新领域,逐步建立了互利共赢文化与金融合作新模式。根据3月25日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下一步将着力在文化金融合作的瓶颈环节、薄弱领域下功夫。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动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出台了系列支持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政策;多次组织文化企业与金融对接会;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已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每年在北、上、深等地举办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专题推介会,吸引各路资金来湘投资兴业、参与文化产业“大合唱”。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全省文化与金融的合作渐入佳境,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有钱不敢放”的局面逐渐改观。
  
  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基本形成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要求,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借助资本的力量促进文化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友志指出,金融支持为文化产业注入“活水”,要加速构建完善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方能筑好“水渠”,引得源头活水来。
  
  得益于党委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文化工作者积极努力,更得益于金融文化合作的创新,湖南出台了系列金融服务文化的相关政策,构建了多层次、多领域、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文化的市场体系。
  
  建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引导激励。我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省、市、县三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总规模超过3.5亿元。2008年设立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从无到有、逐年增加,2014年规模达到1.6亿元,出台并修订湖南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采取贷款贴息、资金补助、投资参股等方式拉动资金,并杜绝“撒胡椒面”,切块扶持重点板块。目前,全省14个市州均了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用于支持本市州文化产业发展,其中长沙市资金规模达1亿元,同时,部分县(市区)也逐步设立了本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2010年成立了总规模30亿元的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募集到位资金超过18亿元。该基金由省属国有机构出资比例占七成,日常管理交给达晨创投,遵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原则,作为政策性资金支持的补充,为我省文化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支持,助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湖南高新创投、湘江招商、中联传怡、湖南富坤文化投资基金、炎帝基金等也参与到湖南文化投资领域。
  
  成立文化专业担保公司,“四两拨千斤”。注册资本1亿元,成立我省第一家服务于中小文化企业的信用担保公司——省文化旅游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投资。从全国看,目前也只有少数几个省市成立了针对文化产业的专业担保机构。公司挂牌开业半年多,已受理立项文化产业项目31个,会审通过及放款项目16个,金额1.6亿元,通过银行发放委托贷款5000万元。
  
  规范文化产权交易所,加强价值评估。文化产权交易所有利于文化资产要素流动起来,有利于规范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进而推动文化产权交易、融资并购、创意成果转化。联合利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两家文交所通过清理整顿,业务开展顺利,全国拥有两家文交所的省市区仅广东和湖南。
  
  成立文化专营银行,提供专业服务。全省成立一批以特色化运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支行。北京银行2009年进入长沙,积极进军文化创意产业,在湖南率先推出了“创意贷”特色品牌,开辟了中小文化企业信贷绿色通道,在人员配备、内部考核、产品供给等方面不断细化差异化管理模式,让北京模式在长沙开花结果。长沙银行设立文化产业专营支行,打造专业服务团队为文化企业服务。全省有一大批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牵手合作,建立密切关系,提供“一对一”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取得较好效果。如农业银行与省文化厅、交通银行与省新闻出版局、建设银行与中南传媒、招商银行与长沙市文产办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二、以机制营造金融支持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文化和金融的对接是双向需求和选择的必然结果。我省着力完善顶层设计,以机制促进金融支持文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多方参与、互惠共赢为基础的文化金融合作机制。
  
  政府引导,转变职能。早在2009年,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5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金融支持重点,推动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和服务力度,被业内称为“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16条”,比国家九部委出台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二十条”早将近一年时间。积极对接中央政策落地,全省连续两年争取国家资金进入全国前3,共有275家转企改制文化单位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金额约3.2亿元。
  
  规划先行,创新路径。系统性融资规划指引路径。2012年省委宣传部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联合编制完成《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系统性融资规划(2011-2020)》,这是国内第一部省级区域文化产业融资规划。之后又完成《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融资规划(2013—2023)》,助力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多方参与,互利共赢。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问题,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军的中小文化企业也不例外,目前仅长沙市就有文化产业单位61670家,文化企业资产结构有“轻资产”特性,无形资产多于有形资产。我省通过文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各方资金来湘投资兴业发展。举办湖南文化产业推介暨“资本点亮梦想”大湘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介会、《湖南文化品牌40强》发布会等主题活动,推介最新湖南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情况,2014年深圳文博会现场签约资金约252亿元,涉及长沙、湘西、娄底、永州、常德等全省多个市州。2014年沪洽周期间,召开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招商恳谈会,邀请各界人士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到湖南投资兴业。
  
  专业跟进,打通行业。加大宣传力度,让文化企业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增进文化企业对金融政策了解、推动用活用足。文化企业前身多为事业属性,通过转企改制成为新的市场主体,需补充金融专业知识。通过举办2期文化企业融资和上市高级研修班、湖南动漫高级人才研究生班等系列培训班和讲座,打通行业壁垒。
  
  三、文化与金融共赢发展模式不断取得新突破
  
  截止2013年末,全省上市文化企业中南传媒、电广传媒、拓维信息、天舟文化共募资约123亿元,约为全国文化企业上市募资金额的四分之一。不仅为企业发展积累了资本,也为银行、投资基金等合作伙伴带来巨大的收益。金融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文化产业成为金融业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省经营性文化单位加速转企改制,进一步明确资产属性及债权债务关系,培育合格融资市场主体。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规模(限额)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2430个,同比增加456个,增长23.1%。文化产业不断加速集聚的步伐,省演艺集团、芒果传媒集团、省广电网络控股集团3大新的省级产业集团组建完成,走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成立全国首家文化传媒企业财务公司,获得全国首个文化企业金融牌照;与湖南教育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湖南教育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签署增资扩股协议;中南传媒成功入选上证180指数和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标志着中南传媒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出版传媒业龙头蓝筹股。
  
  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文化产业年增加值从2008年的584亿元到2013年的135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占全省GDP的比重已经达到5.3%。2013年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公布,2012年湖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8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63%,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中西部省区排第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发展指数研究中心公布《201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湖南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强”。
  
  文/黄海、杨洲

来源:红网

作者:黄海 杨洲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7/17/340808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