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执政根基

来源:红网 作者:黎蕾 编辑:刘艳秋 2020-08-10 17:09:47
时刻新闻
—分享—

去年7月,我省出台并实施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这一年多来,是湖南基层建设投入最多、力度最大、变化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之一。湖南强基层的生动实践和丰富成果证明,唯有畅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才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8月10日《湖南日报》)

“万丈高楼平地起”,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是社会的神经末梢,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最终落脚点。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厘清责任,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基层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工作的价值在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然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状让基层工作走了样、变了形,导致群众怨声载道,基层干部也苦不堪言。面对这种情况,湖南选择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理,在基层减负的同时,进一步理顺乡镇(街道)职权事权,制定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赋权目录、基层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明确乡镇权责,让基层更加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力办事。这是调动基层积极性的有力举措,能大力改善老百姓办事难、办事烦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基层干部们轻装上阵,把“赋能减负”的获得感,转化到尽职尽责的务实行动上。

“小马拉大车”问题逐步解决,正如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邓家铺村的村民邓汉周所说,“以前我们办老年证需要跑到城里,来回得花一天时间。现在只需走几步路,在村里不到半个小时就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

政策倾斜,打造基层引才留才“强磁场”。“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基层,国家发展的根基在基层,而基层的发展和治理最需要的是人才,让人才向基层流动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基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基层在引才留才上却面临窘境。由于基层条件艰苦、待遇差、发展空间不足等原因,基层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俗话说:“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打造基层引才留才“强磁场”,关键是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人才搭建大展拳脚的“舞台”,让人才有奔头、有干劲。为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的人才提供更多的保障、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成长机会,增强基层吸引力。

近年来尤其是“1+5”文件实施一年来,湖南持续在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改革上集中攻坚,推动人才政策、管理、服务、资金向基层倾斜,鼓励人才到发展最急需的地方去锤炼本领、助力民生改善。于是,“一所村小拿出一个空缺岗位,镇中心小学的10多名教师争相报名”这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改变,开始频繁地出现了。

增加温度,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积极性。党的凝聚力一方面来源于党员对党组织的衷心拥护,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党组织对党员的爱护和关怀。基层“权小、责大、事多”的现状让很多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更需要党组织从细处着手,落实关爱关怀基层干部具体措施,让“吃苦的吃香”,让基层干部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从而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一年来,湖南先后出台关心关爱广大干部的“16条措施”、激励防控一线工作人员“9条措施”等文件,落实带薪休假、定期体检、谈心谈话、轮休补休、容错纠错等制度。就像被从偏远乡镇调到县城周边的50多岁“老黄牛”式干部肖国清感慨地那样,“感谢组织的关怀,现在离家近了,干工作也更有劲了。”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加强基层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来源:红网

作者:黎蕾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8/10/81118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