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得意:创新全域旅游模式 打造旅游万亿产业

来源:红网 作者:黄得意 编辑:许敏 2016-11-22 14:44:38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湖南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此,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旅游研究院、红网论道湖南频道围绕“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联合策划选题,组织深入研讨,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解读、理论探讨、热点评论文章,积极营造关注湖南旅游、凝聚发展合力的舆论环境,以推动旅游强省建设,打造旅游万亿产业,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积极贡献!

(桂东县清泉镇中坑畲族茶山。图/红网)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将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刻认识建设全域旅游基地的意义和价值

  (一)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是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综合抓手。从我省旅游业发展来看,县域集中了大部分优势旅游资源,以县域为基础的全域旅游对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培育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57.38%。目前全省有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其他28个县市区共52个县市区被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42.62%。在旅游资源重点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有利于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

  (二)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是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越是贫困的地方,越是如画的天堂”。绿水青山掩盖着贫穷落后,由于区位交通不便、开发相对滞后,我省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基本上都是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在全省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1978个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依托武陵山、罗霄山、雪峰山片区特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和旅游扶贫示范县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是我省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三)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是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开放强省的重要突破口。旅游是天然开放的产业。未来五年,充分利用旅游业开放性、国际化特点,挖掘和放大我省“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开拓国际客源市场,补齐入境旅游短板,有利于丰富对外开放内涵,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推进开放强省建设,为实现从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变做出积极贡献。

  二、准确把握建设全域旅游基地的方向和原则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以申报的市、县人民政府为主体。各创建单位应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按照旅游业实现当地经济贡献率15%和新增就业贡献率20%,实施“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旅游厕所建设达标,旅游数据中心建成的创建目标,力争通过2—3年的创建,通过评定验收正式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建设全域旅游基地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坚持旅游产业全域布局。坚持差异互补、联动发展、合理布局域内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推动城乡一体、城市核心旅游区建设。将旅游元素植入城镇乡村建设中,完善城镇乡村旅游要素服务功能。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休闲农业、工业观光、体育旅游、中医药旅游、创意产业等新业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等培育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二)坚持旅游产品全域构建。按照产业布局规划,突出主题开发旅游产品,打造龙头旅游产品。明确重点旅游项目牵引,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特色旅游板块、特色旅游线路。突破淡旺季旅游瓶颈,培育全时域、全天候旅游产品。构建全域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全域完整覆盖。

  (三)坚持旅游品牌全域营销。挖掘提炼域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精髓,构建域内旅游主题口号、主题歌曲、吉祥物等系列品牌元素,明确域内旅游品牌形象。将旅游品牌营销纳入全县大宣传格局,与外事、外经贸、外宣联动,开展旅游便民惠民宣传,合作开辟互利互惠的跨区域旅游线路。

  (四)坚持旅游环境全域打造。强化政府主导,创新旅游体制机制,提升域内旅游核心竞争力。强化公共服务,完善覆盖域内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智慧旅游”平台。强化社会服务,抓好软环境建设,提升域内旅游的包容性和亲和度。

  (五)坚持旅游全民参与共享。发动全民参与创建,提升居民旅游形象意识、热情度和包容度,提高居民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服务旅游的基本技能。扶持帮助当地居民发展旅游企业、开展旅游经营、参与旅游从业。坚持旅游成果全民共享,探索科学分配旅游收入模式机制,形成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包容共生局面。

  三、创新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的措施和路径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找准战略结合点和突破口,将全域旅游创建与脱贫攻坚、“五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战略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力量形成突破口。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将全省作为全域旅游景区来谋划和经营,把旅游规划理念融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实行“统规分建”。推进政府综合协调机制改革,构建综合产业综合抓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县旅游管理体制,重点推动14个市州和第一批、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建立旅发委、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1+3”旅游综合管理、综合执法模式。改革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组建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二)创新产品供给,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重点建设151个旅游重大项目,拉动旅游综合投资1万亿元以上,培育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建成3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00个特色旅游小镇、500个特色旅游村,创建100家国家等级景区(其中4A级及以上50家),创建35家等级旅游度假区,形成以县域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以景区景点为支撑,充分挖掘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资源,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在跨界融合发展中推动资源整合,积极培育旅游核心吸引物,重点改造提升现有国家5A级景区,新创建一批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主题特色精品住宿示范点100家,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着眼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三)创新市场营销,全力塑造“锦绣潇湘”旅游品牌。把旅游宣传统一纳入湖南整体形象对外宣传的总体战略,以“锦绣潇湘”总体形象为核心,强化品牌意识,打造“故事湖南、极致湖南、畅游湖南、乐购湖南、好呷湖南”等特色旅游系列品牌。打造精品节会,创新办好“两节一会”(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和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统筹整合全省民俗、文化、旅游、体育等节会活动,开拓境内外旅游市场。创新旅游营销方式,用好我国驻境外旅游办事处和境外旅行商资源、境外湖南商会资源、友好城市资源,进一步开拓国际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互联网”模式,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在线预订等新技术,实现旅游营销网络的全覆盖。用好大数据和动漫、3D打印、VR(虚拟现实)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增强宣传推广和精准营销效果。

  (四)创新综合监管,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依法构建全域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责任体系。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原则要求,发布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省级部门责任清单,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等综合监管机制,统筹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全面强化全域旅游安全保障,督促落实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坚决守住旅游安全这道“生命线”。大力推进全域文明旅游,不断提升入湘游客满意度和当地居民幸福感。

  (五)创新旅游扶贫,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争取2017年在我省举办国际旅游扶贫大会,总结推广旅游扶贫典型案例,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湖南经验”推向世界,与世界分享。以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依托武陵源、崀山和老司城三大世界遗产资源,以推进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创建国家旅游精准扶贫创新区为抓手,强力推动武陵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13条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建设,把旅游精准扶贫精准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以13条旅游精品线路带动沿线500多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整村脱贫,在贫困县策划举办乡村旅游节,通过旅游电商平台上线推行,力争辐射带动全省1000个贫困村脱贫。把全域旅游示范县与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实施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推动每个县创建1个3A以上景区、2个特色旅游小镇和3个旅游扶贫示范村。

  (作者系湖南省旅游局办公室干部)

来源:红网

作者:黄得意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1/22/414299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