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献春:在新常态下创新推动全域旅游基地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陈献春 编辑:许敏 2016-11-22 08:39:02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湖南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此,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旅游研究院、红网论道湖南频道围绕“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联合策划选题,组织深入研讨,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解读、理论探讨、热点评论文章,积极营造关注湖南旅游、凝聚发展合力的舆论环境,以推动旅游强省建设,打造旅游万亿产业,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积极贡献!

(山水苗寨。图/红网)

  杜家毫同志在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湖南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党代会报告将全域旅游基地列入“五大基地”作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并用一个专门部分来安排部署,提出了建设全域旅游基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这是省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新时期我省全域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对于我们明确方向、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域旅游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省旅游系统对此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一、在全面创新、深度开放中率先走在前列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开放度高,在全面创新、深度开放中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把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作为推动落实的重要抓手,表明省委对全省旅游系统寄予厚望,希望旅游系统切实担当起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推进旅游业全面创新、深度开放中主动作为、抢占先机,率先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为推动旅游强省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全省旅游系统要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善于在新常态下谋划推动工作,全面提高谋划全局、落实政策、推进创新开放的能力素质。要积极顺应和把握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突出创新驱动,推进跨界融合,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一头抓好旅游规划和标准制订,另一头抓好市场促销和市场监管,中间环节是促进部门协作和区域合作按照旅游规划和标准共同打造旅游产品,发挥旅游业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特殊功能,为跨界融合的相关领域和产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形成旅游业与相关领域和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发挥比较优势,聚焦县域谋划全域

  旅游业兼具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综合功能,是贴近服务民生、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产业。今年2月23日杜家毫同志带队到湖南省旅游局调研时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旅游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我省区域发展空间新格局中找准定位,抢占先机,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把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作为推动落实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湖南省情和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多、品位高、组合度好,发展旅游业优势得天独厚,前景广阔。湖南县域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7%,总人口占全省的89%。全省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占全省122个县市区总数的57.38%。美丽的山水风光、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等优质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我省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全省70%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51个重点贫困县基本上都是绿水青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在全省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近2000个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目前,全省3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覆盖52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域考核98个县市区总数的53.06%。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的意见》,分三批次在33个县市启动实施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发展工程,其中重点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10个,特色制造业重点县10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13个。2013年至2015年,13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实施文化旅游业投资项目331个,完成投资225亿元。2015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增速放缓的情况下,13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文化旅游产业仍保持20%以上的强劲增长势头,旅游总收入在GDP总量中的比重达40%以上,在33个县市的三大特色产业重点县中,13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文化旅游产业占比最大、增速最快、亮点纷呈,成为新常态下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亮点。一批重点贫困县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旅游业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10月湖南省政府隆重表彰的100个 “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32个是旅游扶贫重点村。湖南省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县域经济依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短板”。旅游资源重点县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要立足县域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实践证明,把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抓手,将为推进脱贫攻坚和补齐我省县域经济“短板”作出重要贡献。

  三、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打造旅游万亿产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特别是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积极发挥旅游消费引领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和开放的亮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重点规划建设151个重大旅游项目,力争实现拉动旅游综合投资1万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目前全省在建旅游项目450个,总投资达6000亿元。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旅游知名企业落户湖南,有力促进了湖南旅游业转型创新发展。在我省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全省旅游业逆势上扬,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正成为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全省实现旅游业增加值1528.4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26%;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2821.3亿元,占GDP总量的比重为9.71%;旅游业对税收的综合贡献为235.5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量的7.6%;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为444.40万人,对全省总就业的综合贡献率为11.17%。今年1-10月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4.05亿人次,同比增长16.96%。实现旅游总收入3203.3亿元,同比增长25.4%;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65.9万人次,同比增长5.1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85%。湖南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全面提升,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生态建设的推进作用、对外交往的桥梁作用全面彰显,旅游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四、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种实行全域旅游规划、全域资源整合和全域文明创建的全新旅游发展理念,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目前,我省旅游业发展存在旅游产品跟不上消费升级的要求,政府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形势,特别是客源结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即省内游客多、省外游客少,国内游客多、入境游客少,普通游客多、高端游客少。去年,国内旅游中,接待本省游客占52.67%,赴湘国内外游客人均花费739元/人次。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26.05万人次,其中,港澳台游客与韩日、欧美为主的外国游客各占一半,约占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的0.5%。要从旅游客源地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建设,创新全域旅游模式,优化旅游功能区布局,形成以县域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的全域旅游格局。坚持把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和旅游投融资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资源,以生态做基础,以文化做内容,以旅游做市场,以互联网和金融作支撑,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全面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消费导向型旅游新投资新供给。重点培育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创建31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旅游核心吸引物,发挥5A级景区带动作用,打造“六百”精品景区,推出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以建立旅游合作联盟为抓手,实行统一规划线路、统一产品开发,统一宣传促销、统一监管服务,打造长(沙)岳(阳)湖湘文化旅游走廊、张(家界)崀(山)桂(林)旅游走廊和郴(州)广(州)旅游走廊,重点抓好12个旅游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业的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将湖南建成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推动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创建国家旅游扶贫创新区,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有关扶贫政策,紧紧围绕贫困人口增收的目标,在脱贫攻坚上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新途径。把旅游宣传统一纳入湖南整体形象对外宣传的总体战略,全面开展整合营销,全力塑造“锦绣潇湘”全域旅游新品牌。全域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系湖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献春)

来源:红网

作者:陈献春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1/22/41423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