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评:解码海绵城市建设的“常德模式”

来源:红网 作者:王燕 编辑:易木 2017-07-26 17:01:01
时刻新闻
—分享—

常德柳叶湖秀美风景。

  专题链接: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水城常德:做足水文章 激活绿色经济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海绵城市长什么样?一组图看水城常德的蝶变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绿色存折”破解农村垃圾分类难题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记者手记:海绵城市里的历史记忆

  相关评论:

  砥砺奋进的五年|红观:擎画绿色发展的“一片蓝天”

  “海绵城市”建设的常德模式可推而广之

  周德睿:打造海绵城市生态文明理念可复制推广的常德名片”

  相关视频:

  【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常德:让“海绵”留住天上水

  【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常德津市:村民有了“绿色存折” 乡村更美了

  7月25日,按照中宣部的统一部署,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贺弘联带领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采访团一行来到常德,深入常德地区采访。常德市委书记、市长周德睿接受采访团专访。周德睿指出,“我们有信心把常德打造成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理念,可复制、可推广、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海绵城市模式。”(7月25日红网)

  建设海绵城市,曾一度被形象比喻成“为城市通经、活络,疏风、散寒”。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实现城市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常德依水而建、依水而兴,2015年3月正式获批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因为做足了水文章,穿紫河从过去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涓涓清流,在巨大的洪水面前,整个城市无一处大面积积水,百姓生活安宁有序,创造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常德模式”。

  真金白银投入,打通城市生态环境的“毛细血管”。面对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的建设成本,一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资金缺口普遍偏大。克服种种困难,常德在9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里规划出了36平方公里作为示范区,推动了148项工程开展,投资达到了80亿。打造清水工程、排水工程、蓄水工程、活水工程,在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文化上面做足文章,效果有目共睹。

  全社会共同参与,凝聚海绵城市建设合力。海绵城市建设不是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常德海绵城市建设就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互利互惠,社会参与的方式,提升了民众的参与热情。比如说,常德拿出了一定的资金,用于海绵城市的启动、撬动资金,通过市场运作,整个城市环境升级了,土地升值了,再反馈到海绵城市建设,凝聚了城市建设的合力。

  坚持绿色发展,夯实海绵城市建设基石。近年来,常德着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沅澧河湖连通工程,努力构建引排自如、多源互补的河湖生态水网体系。而今常德人民群众既能享受“一城春色半城湖”的美丽景象,又能品味“万家烟树满晴川”的田园牧歌。大小河街、欢乐水世界、德国小镇、沙滩公园等项目的推动都是常德坚持绿色发展的典范,也让建设海绵城市更有底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建成海绵城市不能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尊重规律、实事求是、质量第一。做足水文章,常德更应再接再厉,努力打造成为可复制、可推广,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海绵城市模式。这也启示着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必须牢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推广,努力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目标。

  文/王燕

来源:红网

作者:王燕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26/437156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