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市建设浪费当“去病”

来源:红网 作者:齐语 编辑:邬庆霞 2018-07-16 17:03:33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16日,湖南日报“晨风”发表评论,指出:决不能“花百姓的钱、露当官的脸”,决不能再盲目搞大马路、大广场等那些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如果说道路拥堵、马路拉链、下雨看海是城市华丽外衣里噬咬性的“烦恼”,那么城市各种盲目修建、拓宽的大马路,短时期内无故重复更新的绿化设施、推倒又多次重建的所谓新景观,缺乏产业支撑却超前规划的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所造成的“空城”“工业鬼城”等等,就是严重的“城市病”。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作过的一项调查显示,91.3%的受访者直言自己所在城市建设浪费现象较多。81.0%的人认为,城市建设浪费的主要表现为大搞形象工程。

  城市建设浪费是一种病,并且已然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病发的危害,一方面是公帑与土地资源的双重严重浪费,一方面是群众心中的“堵”与当地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城市升级改造的目的,本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可是当“民生工程”成了“形象工程”“奢华工程”,就必然与民生真正所需相悖。

  民生尚在嗷嗷待哺,城市建设却奔着贪大求洋的光鲜亮丽而去,其病根就在公权力运用失当与利益寻租。一些地方主政官员急于出政绩、不顾产业实际,未从地方长远发展考虑,违背发展规律,借城市建设和发展之名大搞形象工程突出政绩;一些地方官员轻规划、重建设,一味大干快上。而城市“折腾式建设”也与城市改造过程中的利益“私心”及投机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有关。“工程一响,黄金万两”,当私利绑架于城市改造,人本、科学与理性的城市建设理念就会被无限念歪,而沦为利益的狂欢。

  有病就得治。疗治“城市病”,需从病根入手。一是强化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用倒查追责的方式,督促领导干部不慕虚功,敬畏手中权力,提高科学决策力,既管住领导干部制造“大手笔”的冲动,也守住城市规划不折腾、少失误的底线。二是建立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与改造的基本规范、决策程序和审查听证机制,保证城市建筑和公共设施应有基本的年限要求,约束建设项目可行性的裁量空间,用“共识决策”规避盲目决策。三是强化项目预算和公共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审查,遏制花钱随意的冲动。四是赋予专家和公众更多发言权和监督权,最大化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用“公共决策大家议”的民主原则,来替代内部化和暗箱化的程序把控。

  一座有温情的城市,不必诗意的栖居,只要交通通畅,安全适意,只要下雨不涝、下班不堵。当城市建设人本为要,理性务实,少一些“大手笔”,多一些问题意识和民生考量;少一些拍脑袋做法,多一些科学论证;少一些短期政绩,多一些长远留芳,城市里的人们,生活才可能更加美好。

  文/齐语

来源:红网

作者:齐语

编辑:邬庆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7/16/468086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