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水青山”彰显改革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2017-07-24 00:10:12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将改革进行到底:守住绿水青山》

  为了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更快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采用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尽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天不再蓝、水不再清,空气不再清新、土壤不再肥沃……多种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让发展难以为继,生存受到挑战。人们也不禁产生经济与环境孰轻孰重的疑问。

  中央高层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刻明白生态环境保护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绝对重要性。“没有生态环境,一切发展都是空谈!”诚然,“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新修订《环保法》突出强调,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更直接表明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经济发展必须协调、服务环境保护,甚至为生态文明“让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央高层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把“绿色”发展融入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对内,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深化环保督查、加大处罚力度,强化地方“一把手”问责等,形成生态环保的高压态势,敦促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及时关停,或转型升级,走环境友好发展之路。对外,彰显中国担当,主动挑起节能减排的担子,为世界的生态文明贡献中国力量。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们都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现实意义。但不可否认,时下,仍有一些地方的领导思想不够解放,抱着粗放的“GDP发展论”不放,觉得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只需停留在口头、“做做样子”即可,发展经济才是重中之重,何必跟自己的政绩“过不去”,把中央提出的“污染终身追责”全当“耳旁风”。有的企业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迟迟不肯上马治污减排设施,要么有了设备却在高额的费用上打起了“退堂鼓”,抱着侥幸心理,总认为违法排污单位那么多,“按日计罚”的“杀威棒”何时才会落到自己身上。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环境,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发展质量、关乎改革成效,更关乎子孙后代的生存所需。要有对历史担当的责任感,认真总结过去发展道路上的得与失,探索出世界发展中的优和劣,及时查漏补缺,归纳出可借之势、可循之策、可依之法,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精准、更科学、更实效。要有对人民担当的觉悟,生态环保给人们带来的获得感是最直观、最温情的,必须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坚定的决心,为民履职、为民担当,敢于放下经济发展压力下的“思想包袱”,将真金白银用到治污环保上去,为人民营造更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不论是企业大行偷排漏排之举,还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上产生了偏差,都要发挥好自身“生态卫士”的职责、使命,凝聚出“敢拼一次”的巨大勇气,树起法治“利剑”,挑战违法行为、无惧强权威慑,与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作斗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改革者对人民最庄严的承诺,对永续发展的无悔担当。不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道路有多远,我们都会坚定决心、树立信心、保持恒心地走下去,行稳致远、勇往直前。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24/436792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