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自信”因改革而坚定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夏熊飞 2017-07-22 20:36:4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鲜明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将改革进行到底:延续中华“文脉”》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作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一个从未间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如何得到深度发扬,发挥出巨大影响力,在继承中延续,在延续中发展,在发展中引领新的文明,这是每一个国人都避不开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延续中华“文脉”的道路上,用全面深化改革来捍卫我们的文明,在传承和创新中找到新的支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搭建起文化领域的“四梁八柱”,吹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冲锋号”。新一轮改革,既在宏观上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强调“两个效益”相统一,又在微观上抓实不同形式、不同种类文化的深度发展。“变与不变”之中,中华文化在不失核心内涵、核心精要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创新、更“接地气”。

  文化关乎思想,关乎进步。可以说,文化是各行业、各领域接续发展的“纽带”。那么如何改革,才能让文化发展更全面、更积极、更具正能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供了科学的方案——强调精神力量、凝聚复兴之魂为引领,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对不同文化的内容、发展、传播等,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和细化,不论是文学、文艺,还是媒体、舆论等等,都应对时代需求,进行了有力激活。

  尽管我们已经实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架构搭建,也在实际的贯彻和落实中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但传承优秀文化、吸收先进文明之路并非“一马平川”,仍需要每一个公民共同去维系、保护。时下,作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文明意志的冲突还时有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基础差异而造成的文化差异依旧制约着先进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国内外文化的交融,也需要我们在取舍之间做更多斟酌和研究,避免糟粕文化对国民的毒害和侵袭……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凝聚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是改革要求,更是时代使命,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做不得旁观者。要由内而外地热爱中华文明,要知道,没有任何民族的文明比中华民族更悠久、更丰富、更有底蕴、更懂得兼容并蓄,我们的历史、文明、思想是经历过五千年的筛选和打磨,必会历久而弥新,在国民的共同学习、吸收、提炼、总结之下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要独具慧眼地吸纳外来文化,科学辩证地分析精华与糟粕,找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积极要素,及时研究、全面整合,让其在中华文明的牵引下形成中国特色。要搭建先进文化“走出去”的优质平台,让全世界都能感知中国文化、触摸中华文明、汲取中国智慧,不断加强与中国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凝聚更多更大的合力,让世界人民都能享有中华文明的熏陶。

  改革让文化更坚定,文化让改革更自信。我们必须坚守本根,与时俱进,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让中国文化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之中,讲好“中国故事”。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22/436760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