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禁办“升学宴”点赞

来源:红网 作者:曾文先 编辑:易木 2017-07-06 14:23:50
时刻新闻
—分享—

升学宴

  高考成绩刚刚揭晓,“升学宴”“谢师宴”等宴请活动开始在各地悄悄成蔓延之势。日前,笔者获悉,湖南省教育厅、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发布通知《关于严禁全省教育系统公职人员操办和参加“庆功宴”“谢师宴”的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严禁党员干部和教职工操办或者参加“谢师宴”“升学宴”。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下发的专项治理通知着力于健全查处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执纪、监督、问责力度,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担责,深入系统内部明察暗访,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省集中通报并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责任。

  十年寒窗苦读,学而有成。孩子金榜题名,作为家长宴请亲朋好友、感谢师长也是合乎情理的事。但是,近些年来,各类宴请活动已经变味,乱赈酒成为一种不良社会风气,“升学宴”“入伍宴”“乔迁宴”“生日宴”“婚丧嫁娶宴”等宴请之风愈演愈烈,成为聚利生财者变相收敛钱财的手段,相互攀比之风盛行,并且还出现了一些赈“摸脑壳”酒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湘北大鼓《赈酒也烦恼》对此讽刺入木三分,社会各阶层天天沉溺于“人情风”之中,周周收到“红色罚款单”。而举办“升学宴”又成为赈酒乱象的重灾区,更有甚者,有些党员干部把子女的升学宴变成敛财的工具,在操办升学宴之时,大肆宴请亲朋好友、同事、下属和那些企图获得利益的商人,借机收揽金钱和财物,成为变相腐败的一种手段。

  举办“升学宴”,看似一种普通的人情往来,其实质就是扰众聚财。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升不升学都要赈酒成为惯例,劳民伤财、奢侈浪费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倒退的社会“病灶”,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所倡导的“勤俭治家、淡泊名利”文化格格不入,形成了一种不良社会风气。

  相互攀比举办“升学宴”已经成为社会“公害”,此风不可长。首先,公职人员工资绝大部分都用在吃酒上,份子钱太少觉得没面子,太多又负担不起,使被邀请者家庭背负经济负担;其次,举办“升学宴”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味为金钱关系;再次,家长为子女举办“升学宴”,办宴席时有的家长难免有种攀比的心态,孩子在尚未走向社会时,就受到这样的不良风气的熏染与影响,容易形成攀比现象,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成长很不利。

  近年来,各级三令五申,“红色名片”治理工作初显成效。但是,仍有少数干部、职工对此置若罔闻、见利忘义、我行我素,“升学宴”敛财之风依然屡禁不止,而且,势头还有增无减。形成这种怪象的原因,还是利益驱动、拜金主义在作怪,有的干部、职工不惜采用打“游击战”、躲进“青纱帐”、化整为零的方式举办升学宴,地点比较隐蔽,警惕性又非常高,导致相关部门很难查处。而且,前去赴宴的人都是碍于“中国人面子”,因此,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承受。

  为湖南省教育厅下发新的禁令叫一声好!《严禁全省教育系统公职人员操办和参加“庆功宴”“谢师宴”通知》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只要动真格,从制度层面和监督、问责层面执行到位,教育纪检部门发动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勇于出重拳,敢于拿违规者开刀,形成震慑力,就没有治理不了的乱象。

  反之,如果执行得不过硬,再好的制度都是枉然。对于教育系统干部职工顶风违纪的行为,该出手时还得出手,无论涉及谁都不能姑息手软,都要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遏制“升学宴”,才能营造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树立高尚文明的社会新风。

  文/曾文先

来源:红网

作者:曾文先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06/434937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