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康湖南呼唤亲和力和温暖感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刘艳秋 2015-10-07 20:43:50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庆期间,哪里有风景,哪里就有群众。听到群众的欢歌笑语,我们心底流过一泓清泉,我们奋斗的目标难道不就是为了让群众高兴和欢笑吗?看到群众眉间的郁结,我们也高兴不起来,群众的情绪确实是我们心头的晴雨表。此时此刻,我们就会想起省委书记徐守盛在芷江调研时语重心长的话语:“只要我们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真心实意,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满怀深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就没有做不好的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和问题。”省委书记设譬取喻,合情合理,且环环相扣,坚定有力,公仆本色、人民群众服务员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感动。
  
  仔细品读省委书记这一番话,真正的感觉到,省委书记是在倡议群众工作的和信访工作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以亲和力和温暖感作底色,这种方式充满了人文关怀,是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的“最终效果图”。
  
  作为一个东方的大国,中国历来重视家庭伦理,不仅仅家是国的细胞和单元,还因为中国家庭的慈孝和“亲亲而尊尊,生者养和死者藏”,成了一种超稳定结构,潜藏一个国家不屈的生命力。家的温暖,充满了我们童年的回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舆论都呼唤“常回家看看”。以故园的大美,洗却漂泊的尘土;以父母的关爱,抹去心灵的浮躁。同时,尽我们的绵薄,为父母做点什么,为家奉献点什么。家的这种磁石般的作用,也撑起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正是基于对家的深刻认识,徐守盛以家这个圆心来比喻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且比喻得相当精当,让人入耳入心,除了省委书记的语言艺术非常群众化、口语化,也说明省委书记对做好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的心之诚和意之切。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当年的润之先生,一身布衣、一把雨伞去安源,把煤矿工人都当作家人,与他们一起蹲在地上拉家常,传播革命的火种,深入他们的家庭,访贫问苦,这种亲和力和温暖感,给历史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旦登上历史的舞台,中国的天空就风云变色。而今,党的目标和任务较过去的推翻三座大山,已有了更高的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需要依靠群众。而怎样依靠,同样需要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与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把群众当作真正的家人。请你们此时此刻停一下,扪心自问一下,当你收到群众来信,你是否真正有“家书抵万金”的冲动?当群众经营的一亩二分地被强征强拆,你怎样当作自己的家事处理?我们分明地感觉到,当省委书记比喻到这里,意犹未尽,干脆说出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这是何等的高度,但也确实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现实的逻辑。一个家庭有家业,既有祖传百年老屋、有明清古玩这样物质层面的家业,也有精神层面、人际交往依赖的家业,一个国家也是,一个政党也是,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可谓十分精彩的比喻,阐明了执政党的精髓和要义。
  
  徐守盛书记对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的论述,“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这对于我省各级领导和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有十分强的指导意义。也许群众的事,件件是小事,芝麻豆子茶或者鸡毛蒜皮,但都关乎他们生活的压力和质量,件件又是大事,况且还关乎他们的梦想,“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因而,对于他们的诉求,我们能漠然置之、不理不睬吗?对于他们的上访,我们还能采用一些地方的围追堵截的粗暴方式吗?徐守盛书记芷江关于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的论述,十分有亲和力和温暖感,可谓给当前湖南的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及时开出了药方。
  
  当前,我们正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分需要亲和力和温暖感来凝聚民心,汇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能量。我们需要用“三严三实”和全面从严治党,来校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来让所有的共产党员,转变身上或多或少的不严不实的作风,以亲和力和温暖感来对待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定位与群众的新型关系,塑造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共产党员身上多一些严和实,对群众就会多一些亲和力和温暖感。而对群众多一些亲和力和温暖感,是小康湖南迈进路上十分需要的。小康湖南呼唤亲和力和温暖感。因此,对于徐守盛书记关于群众工作和信访的大声疾呼,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徐书记,您讲得真好!
  
  文/龚鹏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0/07/380794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