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芷清:以“民族魂”打造武陵山片区文化高地

来源:红网 作者:杨芷清 编辑:程赛 2015-07-27 08:44:0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民族民俗文化作为民族血脉、国家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为中国人提振信心、构筑强劲文化品牌奠定基础、增添活力。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现状,总结经验与做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论道湖南频道独家对话怀化市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杨芷清,从对一域民族文化资源的探索实践探寻打造湖南文化强省的良方。

(怀化市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 杨芷清)

  
  论道湖南:怀化被誉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独特。请您简要介绍下怀化民族文化资源现状。
  
  杨芷清:在我看来,民族民俗文化是个广义的概念,怀化的民族民俗文化总体上是富集型、特色型。本人从文物(物质文化)、非遗等方面谈谈当前怀化民族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
  
  怀化是全省乃至全国文物大市。目前全市有马田鼓楼、芋头侗寨、坪坦风雨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民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从旧石器开始,五溪地区从来没有出现过文化断代,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几个重要阶段都有体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洪江高庙遗址,出土文物中包括很多7000多年前的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中国最早可辨认的文字,最早的易图,最早的“凤凰图腾”。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月地瓦情人节 张红/摄影)

(高步芦笙斗春唤早耕 张红/摄影)

  
  怀化非遗瑰丽奇绝。怀化非遗项目看似古朴,实则灵动千秋;身临其境,胜似千古寻奇之旅。非遗种类颇多,蕴藏无限生机。根据2009年的首次非遗普查统计:共搜集非遗线索2000多条,其中在麻阳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5个民族自治县搜集线索近1000条,占全市总量的45%。非遗内涵独特,充满无数神奇。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达14项。侗锦织造技艺,从侗族古歌《远祖歌》中的“鱼骨做梭织花锦,骨针用来缝衣裙”可见源于遥远的古代;靖州苗族歌鼟被誉为“原生态民歌活化石”,折射出“以饭养身,以歌养心”的哲理;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牛头与两只前脚呈三角形、牛尾与两只后脚呈三角形而成,彰显侗族农耕文化;溆浦花瑶挑花,展示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世界。此外,怀化形成了侗苗文化、和平文化、杂交水稻文化、龙舟文化、洪商文化、炎帝文化、屈原文化、夜郎文化、福寿文化等众多文化品牌。
  
  怀化民歌民舞享誉中外。老前辈创作的歌曲《侗歌向着北京唱》唱进中南海,唱到如今依然动听;侗族舞蹈《婆婆辣》、《乖乖花瑶寨》、《排排坐》等获全国群星奖;出版《湘西秘史》、《砥文砺理》等数十部有影响的文化专著。
  
  论道湖南:近年来怀化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芷清:从我在怀化文化部门工作20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近年来,怀化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主要是取得以下五个突破:
  
  一是工作机制实现新突破。文物保护“五纳入”日渐形成常规,并在安全保护、安全巡防等机制上不断探索创新。非遗保护则是近八年来的一项新工作,最大的亮点是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关注度、参与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怀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今后怀化民族文化品牌打造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二是队伍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2007年成立了“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和市非遗专家委员会。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均建成非遗中心,部分县市正在筹备建设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
  
  三是普查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怀化市首次非遗普查工作。一大批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珍贵非遗得到首次发现;一大批扎根民间的老艺人得到了对话和了解;基本摸清全市非遗资源总量、分布情况和濒危状况,以及各门类非遗资源的数量、价值、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状况。
  
  四是项目申报实现新突破。2014年,全市共争取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文物保护项目修缮。高椅古村成为我省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第一批试点单位,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与此同时,举力推动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大文物本体的维修力度。
  
  五是展演展示活动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怀化组织非遗节目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韩国首尔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深圳文博会、海峡两岸创意文化产业博览会等20多次国内国际大型节会活动,充分展示了怀化非遗魅力。
  
  论道湖南:您认为当前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有哪些瓶颈?
  
  杨芷清:像我们后发赶超地区,有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从我个人的观感来看,当前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县乡重视程度有偏差;保护与开发意见不统一,容易孤军奋战,最终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重申报轻保护,有急于求成心理作梗,想东想西,理不清先后,找不到重点,打不出重磅品牌;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人才奇缺,经费贫乏等等。
  
  论道湖南:怀化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高地与周边有哪些对比?
  
  杨芷清:文化高地,英文名为Cultural Highland。《史记•河渠书》:“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
  
  打造文化高地在当下有其重要意义。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把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战场,把优秀文化作为武器,始终有向上向好的精气神来构建文化境地。既然是打造文化高地,必然要以文化“论剑”,知己知彼。我曾对武陵山片区市州获得国务院命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做过对比调查
  
  拥有国家级品牌比较。怀化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情况可反映出,怀化资源总量、资源特色、资源质量均在武陵山区有一定优势。
  
  文物方面:从本省地市对比看,怀化市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省前四位,其中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省前列。从武陵山片区的市州对比看,怀化市与湖北宜昌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相当,湖北恩施、铜仁市、湘西自治州等市州也步步入营,呈紧跟态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从本省地市对比看,怀化市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省第二位;从武陵山片区的市州对比看,怀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排名前四位。与贵州铜仁对比,怀化非遗项目多,但目前规模开发少。
  
  构筑特色品牌剖析。从横向构筑品牌的情况看,怀化要看到武陵山片区其他几个民族民俗文化强市的崛起。譬如:铜仁撤地设市后,原铜仁市变为了碧江区,同时增设万山区,重点提出打造“中国汞都”目标;梵净山旅游开发来势迅猛;玉屏箫笛基地建设工程已全线展开。湖北宜昌秭归龙舟打造的标准被国际龙舟协会认可。张家界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怀化少,但该市找准了大型艺演与文化旅游的着力点,创作的《逃爱》登上央视春晚;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日益成为该市的一个创新产业。再观怀化,国际和平文化节、万人合拢宴、侗族歌会、“三古”文化旅游节等近20项重磅节会品牌不断成熟壮大,通道侗寨是湖南下一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笔者认为,怀化目前最缺的就是有一台甚至几台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典文化剧目。
  
  有待挖掘的新优势。如芷江罗岩乡一带的岁时令节《赶坳》;鹤城区民间文学黄岩的传说;新晃方家屯的民间舞蹈妹妹灯;中方民间舞蹈《铜湾霸王鞭》;洪江市黔城的民间美术速成无笔画;溆浦桥江镇的民间音乐《一江风》和《凡小开》等都值得抢救和保护。
  
  论道湖南:您对构筑民族文化主线基础,培育民族文化特线品牌有何建议?
  
  杨芷清:从个人理解,“民族文化高地”就是民族文化事业强、民族文化产业强,就是文化硬实力强、文化软实力强。民族文化高地是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打造民族文化高地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科学谋划、综合协调、共同推进,需要有刚性指标作支撑,需特色品牌作后盾。
  
  凝聚共识促宣传。怀化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打造武陵山片区文化高地的基础,更是怀化世世代代永保自身特色的基础。应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更早更好利用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计划,争取国家和省里的经费支持;统筹规划和做好侗族苗族生态保护区整体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使之成为撬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以工作作为和工作特色争取上级项目支持。
  
  发挥民智促创建。民族文化的基因具有强大的延续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当代人进行文化创造的基础之一。在我看来,怀化成功举办的几次大的文化节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机制,成功地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现代美。在少数民族艺术的保护与开发这一命题下,审美习俗的改造、文化习性的提升以及自由治理惯习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对少数民族艺术的商业开发和政策性使用,必须以当地族群审美经验的完整性为前提。我们应广聚群众的智慧,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创建文化品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区基地等工作中,努力取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另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力度,须擅长从孤寂中寻线索、从群众中集智慧、从“冷”门中找“热门”。我们除了继续加强对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等项目的申报工作外,还应把重点转移到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令节、民间信仰、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方面。
  
  探寻方法促保护。一是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与“发展性”保护。“文化摇铃千里金”,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无从准确估量。但越是经济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譬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应秉承“保护带发展,发展促保护”的原则,按照“分类保护、选择利用”的方法,寻求“非遗”保护和利用的最佳平衡点。对侗锦、斗笠、花样挑花、石雕等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运用“生产性”保护为主的方式;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突出“抢救性保护”为主的方式;对侗舞、侗戏、苗歌等可塑性遗产可探索“发展性”保护为主的方式,从而不断发扬光大。另外,要防止只截取某一个时间点上的内容,进行单纯文化碎片式的保护。
  
  二是加大对传承人扶持和培养,尊重民众首创精神,要彰显“以人为本”核心。我们应重视分布在基层一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律,积极营造“非遗”存续发展的人文环境,把“人”视作为生产性保护的核心要素,把对传承人的扶持和培养作为工作重点。“非遗”保护正需要唤醒民众的自觉行动。“非遗”传承人大都是当地的纯朴农民,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传播文化,有一种对文化的坚强和执着。
  
  三是加强城乡联动,干群互动。当前,要把抢救作为重中之重,要在保存记录现存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对珍贵的濒危的文化遗产进行优先保护。比如:怀化市积极探索“城乡联动、干群互动、投资融资、整合包装”等方法来打造苗族歌鼟、目连戏、茶山号子、阳戏、花瑶挑花等“非遗”项目。
  
  突出重点树品牌。近年来,对文化品牌打造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热点。这方面,各地可谓汗牛充栋、争论激烈、众说纷纭。我认为,尽管怀化有琳琅满目的特色文化资源,但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事事皆成。况且零打碎敲也成不了大气候。因此,需要有开阔视野,善于资源整合、引资融资,注重加强特色与特色、特色与市场、特色与人缘、特色与外界的链接。当前最需要有可持续性、可塑造性、可操作性、可弘扬性发展的整体思路,选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形成凝聚力,一个一个抓好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为打造武陵山区文化高地构建强劲文化品牌。
  
  一是申世遗创品牌。举力推进“通道侗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另外,针对铜仁把万山汞矿遗址纳入世遗预备名单的实际情况,能否向国家文物局争取,将新晃汞矿遗址也纳入捆绑申报。因为新晃、万山作为毗邻地,矿山遗址系同是一条脉的孪生兄弟。
  
  二是抓保护创品牌。建议以系统保护为手段,在全国首个实施“抗日战争文物群工程”,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文物局争取作为全国文物示范基地扶持,集中力量、集合优势,在彰显和平发展合作主题、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培育敢于胜利精神等方面成为全世界典范;抓紧做好安江农校纪念园申报“中国杂交水稻历史纪念馆”。
  
  三是聚精髓创品牌。树立“聚集历史精髓,创造精髓历史”的理念,把怀化精髓文化纳入到高铁经济带重要内容建设,滋生和凸显怀化最强劲的中国文化品牌甚至是世界文化品牌。打造苗族歌鼟品牌,使之成为继侗族大歌之后的又一举世闻名的民族民间音乐,同时可以考虑启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建议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前提下,积极提炼一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和利用,探索推动非遗的可持续性保护和促进其适应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比如,在全市农民运动会上增加一些“非遗”项目的比赛内容,如赛龙舟、上刀山下火海等,让各地的艺人们交流技艺,增强自豪感,使“非遗”项目受众范围得以延伸。
  
  挖掘资源立精品。怀化目前的文物和非遗数量,瞄准品牌,就可以大行其道、大放异彩。对此,应鼓励资源转发创意和精品创作,营造有利于特色文化艺术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条件和工作机制,鼓励原创,奖励先进,宽容失败。同时,应以清醒头脑和长远眼光,全面综合性地选定特色文化建设的主题品牌样本;要借鉴和综合运用现代元素和其他艺术元素打造展示怀化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精品。
  
  作者简介:杨芷清,曾用名杨如意,湖南芷江人,中共党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高级政工师,现任怀化市艺术馆(非遗中心)党总支书记。在《中国发展观察》、《党建研究》、《党建》、《理论前沿》、《当代秘书论坛》等发表论文、评论或调研文章80余篇;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台等媒体发稿500余篇。获《求是》和共青团中央论文征文奖、中共湖南省委献计献策表彰纪念章、湖南艺术节评论奖、怀化市委市政府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奖。2014年,参与中共怀化市委课题调研组完成的《充分发挥怀化在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年度重大课题成果,得到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同志肯定批示。公开出版文化理论专著《砥文砺理基层文化创新与研究》获文化部原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文化部原纪检组组长李洪峰作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杨芷清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7/27/374858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