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跃龙:洞庭湖“大湖经济区”建设路在何方?

来源:红网 作者:李跃龙 编辑:司马清 2015-06-19 00:01:47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17日上午,湖南省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常德市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强调,紧紧抓住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两个重大抓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搭建全民创新创业优质平台,加快建设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那么,又该如何发展策略找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角色定位,或从哪些方面来建设好大湖经济区?
  
  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既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模式,也有在新的发展时期必要的调整和角色功能重新定位。从总体上说,我们认为应当站在区域产业发展的高度,把洞庭湖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江中游城市群腹地经济支撑试验区,国家大江大湖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索区,东部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区,从这四方面有效对接长江经济带,真正突出湖区在现代农业、城市群腹地经济、湖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承接产业转移这四种角色定位。这个定位既要立足于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到发展要求;既是今后的发展目标,也是当前的发展思路。
  
  一、把湖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是因为洞庭湖区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相对优势较强,发展现代农业前景好、潜力大,符合国家对产业的发展要求,也是改善民生之所亟需。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探索示范,是湖区的重要发展目标。建国后党和政府都曾在湖区开展大型国营农场建设,探索以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农业的试点。把洞庭湖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还应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市场农业、规模农业、高科技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尤其是农业产品工业化上发力做文章。
  
  二、把湖区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腹地经济支撑试验区。洞庭湖位于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之间,对于武汉城市群来说是腹地,对于长株潭城市群来说也是腹地,而且湖区的岳阳、常德、益阳和荆州等本身就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城市影响力在于引领和幅射,城市发展也需要腹地支撑。从国家批复的规划来看,生态经济区涵盖湖南、湖北两省的33个县市,6.05万平方公里面积,2200万常住人口。探索建设腹地经济的路径,应该是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和城乡统筹,城市和农村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把湖区建设成为国家大江大湖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区。相对于国家层面,大江大湖地区要探索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途径,保护和修复湖泊生态系统,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障长江流域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相对于湖南湖北两省,因为湖区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多,蓄洪区发展制约因素多,“三农”问题特别突出。加上湖洲河滩钉螺孳生,血吸虫病长期困扰湖区民众,湖区已从历史上的富庶之地变成发展较慢、相对落后的地区,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广大湖区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最大的政治。但是,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绝不能走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的老路。应该调整发展思路,争取多方支持,获取更多政策红利。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科学编制规划,使经济总量扩张与洞庭湖自然资源相匹配,经济增长速度与洞庭湖环境容量相协调,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把湖区建设成为沿海沿江产业转移的对接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着力点就是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进中西部经济发展,随着沿海地区用地、用工、资源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品内销型企业成为沿江转移的先行军。湖区和湖南省是中国东西之间重要的过渡带和结合部,它的劳动力资源、价格成本因素、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等都是承接沿江产业转移的首选,所以,湖区融入长江经济带规划,应以承接沿海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首要任务,从政策、规划、服务等方面做好准备,让移入产业能落地生根。
  
  作者简介:李跃龙,湖南省参事室(文史馆)副主任(副馆长),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来源:红网

作者:李跃龙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6/19/371434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