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以大地之名,用草药绘一封情书丨12月19日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易木 2016-12-19 15:02:40
时刻新闻
—分享—

品读丨带你打捞新闻背后的人文密码

  今日关键词:郴州草药文化

  风是温柔的,柳絮在阳光下颤动,一如飞燕的双翼。脱下厚重的袄,轻快的脚步除了被怒放的油菜花挽留,还在草木药香中沉醉。

  三月阳春,十里长街,人们从劳作中解放出来,熙熙攘攘赴一场节庆的盛宴。他们逛于集市,售卖了收获储存的农副产品,添置些农耕器具,或是买些平日不常见到的新奇玩意。数万担的药材是交易的主角,一买一卖间,它们涌向四方,化解民生病恙。

  关于药草,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习俗,即将配好带回的草药辅以猪脚炆之成汤,舌尖上的药膳在开耕下田前喝下,既触动味蕾,更祛除寒病。穿过鼎沸人声,在殿宇广场上古老的塑像面前,有人虔诚合什,祭拜神农,庄重肃穆的仪式中仿佛看见旧日时光,先人正躬耕阡陌,勤勉劳作,与今人一样,祈祷与耕耘新年的好收成。

  在万物生发、草长莺飞之时节,于神农遍尝百草之所,人们“祭神农、开药市、通贸易、备农耕、赏春花、吃药膳、躬耕田。”这便是郴州市安仁县的民间岁时节令活动“赶分社”。

  安仁又称“神农故郡”,当地民间盛传,炎帝神农氏在安仁境内曾始尝百草,教化农耕,后因误食断肠草而中毒身亡。后人纪念神农氏,在香草坪(今县城处)建有一庙,供人祭祀,人们“择社日祭神以祈谷”,先有捧售香烛、纸钱者,继而交易草药、藤索、锄柄、斗笠等,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发展到农副土特产交易。约在宋咸平五年(1002)始定每年春分节前三天和后三天为社日,俗称“赶分社”。

(赶分社)

  这项传统节令活动业已绵延千年,最初为全县百姓自发组织参加,近几年,安仁将这一节会不断办大办强,每年,四面八方的人涌来安仁,人数不下20万人次。

  “赶分社”将传统历法节气和传统民俗节日融为一体,被视作传统农耕文化、医药文化的“活化石”。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前不久更是进入了国际视野,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安仁“赶分社”则赫然列入“二十四节气”扩展名录。

  祖辈千百年实践的智慧结晶被擦亮了,镀上了国际光环,引来一时关注。而将镜头后移,它可以视作源远流长之郴州草药、农耕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

  华夏文明曾与世界上其他人类古老文明一样,历经长期的农业文明,在这期间,郴州山丘岗平相间,雨水日照充裕,适合农业发展。据典籍记载,郴州嘉禾县乃炎帝神农氏发现“嘉谷”、教民耕种的神奇之所, 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如《管子》曰,“神农种谷于淇田之阳”。又云,“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秦汉以后,郴州的农业生产长足发展,郴州人“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事农务本”,逐渐形成有特色的农耕文化。

  而农耕与草药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传说炎帝神农带着八名随从至安仁境内,见当地人面黄肌瘦,膝盖肿胀,艰于行走;且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决心为民治病。经过询问,炎帝知之病因不属它疫,及耕作时期,雨水过勤,淋之雨后,易于患病,虽无大碍,但必防治。炎帝便带领人们上山,边教众人识别草药,边让大家分头采集。

  下得山后,又集中于河边之草坪上,将草药一一洗净、验辩、分类、配伍,继而组织大家互相交换,吩咐服食之法。是年,当地不仅耕作时众人身体强壮,而且收割时五谷丰登。

  自后,每年耕作之前,炎帝与八随从均带人上山采集草药,下山于河边草坪上配伍交换,且辅以交换耒耜,晚上还于草坪上燃起篝火,聚集大家欢跳乐之。

(中草药交易)

  在人口逐渐增长的背景下,野生草药逐渐满足不了人们治病的需求,于是,在农耕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学会了种植中草药。草药与作物,成了当地人安身立命之本。

  这在文化之载体——语言中可以管窥,在长期的作物、草药生产劳动中,郴州人积淀下大量俗语。如表现农事按常规耕作、种收按时节进行的,“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到了立夏节,下午就割麦”“芒种芒种,忙忙种”“处暑荞麦白露菜”等。对应节令又形成了特色风俗,药膳也成了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常备食物。如“冬至酒,舀断手”“吃了狗肉当棉被”是郴州桂阳冬至节的习惯,此日民间多酿糯米酒,“舀断手”意为酒多,“吃狗肉”则是认为可滋阴壮阳。农历六月初六,民间过“尝新节”,用刚收获的新米与老米一起蒸着吃,意谓“新搭老,吃不了”。

  这些富含智慧的节令俗语,就在寻常百姓人家观日月轮转与掐指一算中,它们源于又化于日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便是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先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气象、物候、农事之关系与规律,逐步完善与传承这套知识体系,百姓据以安排生产耕作,特色民俗也常在这些节点上展开。

(郴州安仁稻田公园)

  当工业文明日趋占据人类生产生活中心,农耕实践逐渐远离城市居民的日常,标示出气候变化与生产规律的二十四节气,似乎已不再是切实有用的生产指导性知识,对于不辨菽麦的少年而言,与节令相关的俗语常识,以及诸如“赶分社”传统民俗的文化内涵也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了。

  然而它们对于生活之方方面面依然意义重大。人类文明在日常实践中拔节而成,每一个节气,以及对应的节日风情,都在用仪式,如结绳记事般纪录人类的生存史。它们是关乎自然四季如何变迁、天地人世如何行止的篇章。诵读一个节令,如同翻开一页历久弥新的书笺。

  二十四节气也好,赶分社也罢,由此皆可视为历史的化石。是时光长河里,先人与自然之间缔结的联系,它们曾与百姓的农耕生活融为一体,紧密且漫长,沉淀成厚实的文化基因,关乎人们的饮食起居、节日习俗、民间信仰。尽管工业化脚步将人造水泥森林带上了文明舞台的中心,但是对于头顶星空足立土地的人类而言,农业依旧是衣食之源、生命之本,人与自然的历史依然在延续,大自然遵其生养万物的节奏循环,人,则始终在大自然的怀抱生息。

  而惟有借助这些历史的化石,我们得以追寻先人的足迹与光芒,用更为厚重的视野感知眼前的风物征候。

(安仁元宵米塑,是安仁县的祖辈们为纪念始祖炎帝神农发明农耕文明的圣德,而衍生出来的独特乡土文化习俗,在安仁已流传千年)

  我想,这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也是认识和品读郴州草药文化的价值所在。我们穿过历史,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密码,也传承勤劳吃苦、开拓创新的精神要义。

  在新的时代,郴州草药文化既在传承,也在突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美丽乡村”则遍布于山水之中,公益建设在增强,乡村公路笔直穿过,路灯照在村民夜归时。而安仁也将赶分社习俗打造为“中国·安仁春分药王节”,融文化、商贸、科技为一体,在传统节庆之基础上,弘扬药文化,打造药产业,为古老的赶分社注入了新的活力。

  先人与自然缔结了和谐长远的盟约,在每一个节令,写一封敞向天空与大地的情书。从春分到白露,从稻田的馨香到草药的甘甜。南燕飞飞,当你回首,当你吟诵,翻开一页,也是在重新书写一页,她寄居于过往,也怀抱着未来。

  文/李赛可

  【论道湖南频道《品读》专栏,每期立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领域话题,文艺化解读时事热点,打捞新闻背后的人文密码。本文为2016年第50期

  往期回顾“大湖之南 文化寻综”系列特辑

  衡阳篇:【品读】雁城之上,有一簇火光丨11月1日

  益阳篇:【品读】码头边,号角与歌声萦绕千年丨11月6日

  怀化篇:【品读】溯回沅水,一曲古歌化万物丨11月13日

    株洲篇:【品读】一抔黄土,难掩谒祖之悠悠丨11月24日

    长沙篇:【品读】长沙一夜,留声机里忆歌厅丨11月27日

    娄底篇:【品读】云土水雾间,感沐山歌圣灵丨12月1日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2/19/416704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