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两会丨在湘江的温存里,停一艘乡愁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夏熊飞 2017-03-14 14:40:01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全国两会“品读”系列专栏之五

  鸟鸣啁啾,大地回暖。

  湘江畔的山茶,映着水色天光,一簇簇如诗里的斜阳,从容饱满。

  江水却兀自安静地流,不曾为岸边的繁花迷眼,又或许,这自远古流淌的江水,早已看惯了春暖花开。

  是了,它们是千年的离人,它们见过每一个交织着雷电的雨夜,每一处湍急的漩涡与飞流的瀑布,也见过平沙雁落,渔村夕照,和那亘古不变的袅袅炊烟。

  它们从《山海经》起航,随《水经注》蜿蜒,歇息于诗词软湿的草岸,酌唐宋的酒,对李白的天空。一路借着九嶷山奔腾不息的血脉,宿于湖湘水秀的眼眸深处。

  它们哺育着沿岸的生灵,像母亲般,把生生息息的自然与文明收纳怀中,再把祖祖辈辈的辛劳化育成崭新的希冀。

  就像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这一片被湘江滋养的土地,也在江水的碧波荡漾中,从卑湿的荒野演化成水边的城市。湘人们傍水而居,因水而兴。耕地灌溉,物资运输,一条湘江,在摇橹声声中,将河流与文明的共生关系演绎得分外动人。

  然而,文明的产生与繁荣与水相生,却也会与水同灭。

  千年前的楼兰古国,位于烟波浩渺的罗布泊西北缘,占地10多万平方米,城墙宏伟,商贸繁荣,植被丰茂,是丝绸之路上盛极一时的繁华之邦。

  然而正是这样一座西域重镇,却神秘消失于漫漫黄沙之中。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被废弃,曾经的繁华景象只剩断壁残垣和一声苍凉的叹息。

  可见,水是文明之命脉。

  正如儒家所说,若“水土无所演”,则“民乏财用”。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做着种种不懈的努力。大机器生产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然而在利益驱动下,人们却逐渐变得罔顾自然规律,甚至将发展的代价都一股脑扔给自然去消化。

  自然的报复很快来临。19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人口的激增,不少城市都饱受水污染的困扰。例如当时的伦敦城里,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垃圾污物堆积于河岸,泰晤士河俨然成为了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极度的水污染还成为沿岸疾病流行的祸首,一时间,伦敦霍乱横行,尸横遍野。而北美伊利湖渔业的衰亡,也同样是污染产生的恶果。

  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城市几乎都经历过因河流污染而衰落,又因为河流治理而重生的历史。如果说,河是城之血脉,那么水之净则是河之命脉。河流失去了清澈,与河休戚相关的城市也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精神信仰、品味象征和浪漫诗意。

  正如吴军在《文明之光》一书的引子中所提,若将地球的年龄缩短成一年,则人类仅在最后的半小时才出现。历史的沧桑中,人类不过沧海一粟,何敢置自然的发展规律于不顾?

  现代化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已然让大地上的生命之脉负重累累。好在,湘江的子女们已经清醒,在红网航拍900公里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大美湘江,在大力整治中正逐渐回归本色。

  湘江流域的郴州三十六湾附近,蜂窝似的矿洞被封死,依山而建的梯级选矿工厂全部被拆。当年10万人聚集的“小香港”如今已是明月照沟渠。重金属土壤被固化,绿草茵茵。

  曾经污水横流寸草不生的霞湾港,是工业废水集纳港,它有时叫“牛奶河”,有时叫“红水河”,有时叫“黑水河”。如今水草和青苔在水底摇曳,排水口处有人在捕鱼。水已变清,植被复苏,生态环境在自我修复。

  2016年8月24日,湘江保护和治理委员会2016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杜家毫对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以湘江保护与治理为突破口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如今,清澈的湘江里,是她如旧的温存,乡愁再也不用发出“何寄”之困。

  在今年的两会上,生态,依然是热门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全面推行河长制”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也联名建议,用生态补偿保卫洞庭碧波。

  人与自然,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庆幸的是,在湘江的温存里,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共存路径。

  文/雁丘

  【“品读”专栏2017年第20期(总第74期)】

  相关阅读: 

  品读两会丨于喧闹的三月,赴一场春的盛会

  品读两会丨执一盏灯,拂去煌煌千年的蒙尘

  品读两会|一阳生暖,花初绽

  品读两会丨春光里,愿你将乡愁凝成一幅水墨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3/14/423809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