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经验,谱出网络问政的三部曲

来源:红网 作者:一禾 编辑:易木 2016-07-18 00:01:49
时刻新闻
—分享—

  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在湖南,从省委书记到基层干部,互联网正在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新平台。(7月17日《人民日报》)

  现如今,网络问政是个热词。然而,简单搭建几个民意表达平台、畅通几个沟通渠道,并非就意味着可以在网络问政的政绩簿上再添一笔。如果仅有网络问政的花架子,而无官民互动、解决问题的实质,不论付出多少,都不过是空有叶公好龙的皮囊而已。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网络问政?笔者以为,湖南谱出的“三部曲”可以作为借鉴。

  第一部曲为“打捞失落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事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也就是说,网络上出现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民意最真实的反馈,不论是抱怨、倾诉、牢骚、建议,都值得我们倾听。然而现在有些地方领导,却不愿意听见反对的声音,使得民意失落在草野。

  在这方面,湖南却是全然不放过一个留言的姿态。

  不论是已经运转两年多的“专人收集上报,统一交办回复”的标准化网络留言办理流程、还是半年进行一次的专题回访,抑或是基层的网络舆情办理“标准化作业”,湖南都把“打捞网络中的每一个声音”作为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点。每天清晨,有关热点舆情、问题反映的舆情摘报便会送至领导们的案头,“打造疏导网上民意的最短路径”何愁不会成为现实?

  第二部曲为“珍视每一个声音”。每一个网民都有自己的诉求,这诉求自然有大有小。有些地方领导,见网民们反映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便大手一挥,把问题又打回了基层,殊不知,这些在领导眼里无关痛痒的小事,对居民的生活来说,却可能造成不小的影响。

  而湖南的网络问政,就可贵在珍视每一个哪怕微小的声音。

  住在湖南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涧山村的黄秋先老人,就庆幸自己微小的声音,被省委书记听见了。据《人民日报》报道,由于周遭大山环绕,通讯信号长期阻隔,住在该村的村民们在家用手机打电话一直是个困难事,去年9月,一位村民就此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给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留言。如今,黄秋先在家就可以轻松地接打电话、收发微信了。

  而这只是湖南网络问政工作中的一隅。长沙某楼盘附近商贩云集,业主网上抱怨后两天即获解决;湖南省零陵区文屯村一直饱受饮水的烦恼,有村民在网上“吐槽”后,当地迅即整改到位……这些暖心的工作背后,就是湖南对每一个声音的珍视。

  第三部曲为“让每一个声音都有回音”。既是网络问政,重点自然在网民的沟通,只有百姓的问,没有政府的答,网络问政便失去了意义。可问政平台长期不更新、领导信箱没有打开过、网友留言无人回复的情况,在各地并不少见。石沉大海的留言,是对网民、对政府信誉最深的伤害。

  致力于“让每一个声音都有回音”的湖南,无疑离网民更近,和群众更亲。

  自2014年3月以来,徐守盛的网络留言回复量近1200件,几乎一条不落。此外,“省长信箱”的来信量也一直保持高位。仅2015年,就有来信6659件,目前已办结6139件,按期办结率达93.6%。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效应,直接带动湖南各级领导把群众工作向互联网延伸。在湖南红网,为湖南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开通的问政平台“问政湖南”,已有305名干部“认领”了网友留言。

  每一束光都有它的价值。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中,湖南也始终坚信,每一个声音,都凝聚着可贵的民意。在这片潇湘大地珍视每一个民意的态度中,我们仿佛听见这些声音,奏成了一曲网络问政的美妙和声。

  文/一禾

来源:红网

作者:一禾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7/18/403670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