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毅(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
当前湖南省加强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重要指示精神,把“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承担国际贸易运输功能的省域对外开放大通道,一般以水陆空管等基础设施为依托,集多种运输方式和枢纽港站、现代通讯信息网络为一体的立体化国际运输大通道,包含与国外、国内其他省市区、湖南省内等三个层面的大通道。作为内陆地区,湖南省的国际贸易均经沿海或沿边口岸中转,方能到达目的港,因此湖南省对外开放大通道由本地运输通道、本地运输口岸、跨区域运输通道、转关口岸(航空航线、口岸除外)四个硬件,以及信息平台、国际结算、金融保险等软件要素构成。内陆省域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提出湖南应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湖南省对外开放大通道要发挥承接东西、融通南北的作用,在更大范围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寻求更宽领域的合作。
同时,湖南省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也要紧密契合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等规划,比如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到,“打造沿海、沿江、沿边、出疆、入藏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6条战略骨干通道”;《“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对内将建设“四横五纵”9条国内物流大通道,对外将建设“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等。
推动湖南省五大国际贸易通道升级跃变,实现“立体出海”,需主动参与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建设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对接沿江高铁、铁路等,形成长江航运、铁路、高速公路等多通道复合交通走廊,提升对外开放大通道的能级;在湘桂运河建成后,连接湘粤、湘琼等以内河水运为主的通道等,实现全国内河水运互联互通,为湖南省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卢毅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