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世纪初期,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敢为人先的湖湘青年谱写了一曲曲青春奉献之歌。全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共89人,其中湖南学生就有43人。据统计,从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全国赴法勤工俭学的人员有1600余人,其中湖南青年为346人,仅次于四川378人。可以说,湖湘青年精神不仅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之源。
湖湘青年之可敬,在于其爱国。“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千百年来,一代一代湖湘儿女艰辛劳作,已经孕育出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经世致用的求是精神,坚忍不拔的执着精神。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二十一条”,湖南第一师范的广大师生就曾群情激昂,誓死抵制。事实上,这些湖湘儿女赴外勤工俭学,满怀的也是浓浓的爱国情愫。
湖湘青年之可亲,在于其开放。数千年来,炎、黄文化在湖湘大地融合发展,已经树立起了兼容并蓄、包容互补、团结统一的开放精神。魏源就曾写出《海国图志》,为中国的开放和走上现代化映出了第一线曙光。毛泽东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融会贯通,创立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在湖湘青年这种开放精神指引下,今日的湖南正奔走在开放发展的大道上,底色也越来越厚实。
湖湘青年之可贵,在于其敢为人先。自形成伊始,湖湘文化就有一种不因循守旧,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比如说,1920年7月以蔡和森、向警予等湖南新民学会会员为主的留法学生在蒙达尔纪召开“蒙达尼会议”,就曾提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政党的主张,并建议命名为中国共产党。95年后的今天,也只有传承“敢为人先”精神,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也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民族英雄。今年6月16日,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红网调研时就曾指出,要牢记党史,立足湖南省党史资源丰富的优势,用鲜活、生动、接地气的报道,大力宣传好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不管是在湖南长沙组建新民学会,还是远赴法国蒙达尔纪勤工俭学,这些湖湘青年精神都足以成为党的宝贵财富。
对广大青年来说,中国之今日,今日之中国,是一个担起历史重任的最好时代,也是一个实现报国之志的最佳机遇,更是一个施展毕生才华的最大舞台。传承湖湘青年精神,广大青年就应始终保持敢闯敢试的勇气、锐意进取的激情、坚韧不拔的毅力融入血液和骨髓,勇于用创新的智慧、创业的热情和创优的业绩去书写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真抓实干中不断推动全面小康从梦想照进现实。
文/雪花飘
来源:红网
作者:雪花飘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