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炎帝都被公认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炎帝神农氏时代所形成的炎帝文化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而炎帝之祀源远流长,《路史·后记》中就曾有记载,黄帝“崇炎帝之祀于陈”。199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复举行公祭炎帝陵活动以来,每年前来此地寻根谒祖、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炎帝陵俨然已成海内外炎黄子孙心中的圣地。
此次为湖南自1993年以来举办的第9次公祭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担任主祭人,首先向人们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就是湖南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国家要想走向现代化,就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就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是在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以炎帝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若能正确加以利用,必将成为小康湖南的精神动力。
公祭炎帝的另一个积极作用,就是激发蕴藏于民众间的爱国情愫。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也是建设小康湖南的根本保证。很难想象得到,若是连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乡都不爱,还能干出什么成绩做出什么效果。炎帝陵堪称爱国主义教育的胜地,如今杜家毫等人对炎帝进行公祭,当然有利于借助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激发蕴藏于三湘民众中的爱国情愫。
当然,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此次公祭就向人们展示出湖南在与时俱进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决心和信心。因为虽然任何现代化都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但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传统文化却也需要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这种传统文化。这也启示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一定不能对传统文化不加甄别地全盘吸收,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
民族精神堪称民族之魂,若否定传统文化必然就会抹煞民族精神。换句话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虽然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而今湖南公祭炎帝就是这么一个结合点。以此为契机,我们希望湖南能够充分借助传统文化作用,在“敢为天下先”精神助力下,打造湖南发展新常态,加快建成全面小康,努力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
文/秦豫
来源:红网
作者:秦豫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