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湖南】庙会一瞥,时光千年|10月24日

来源:红网 作者:周浩 编辑:易木 2016-10-24 16:56:03
时刻新闻
—分享—

品读湖南丨带你打捞新闻背后的湖湘密码

  【每天清晨,我们和这座城市一起醒来。这里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你真的了解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吗?捡拾你不曾发现的美——“你不知道的长沙”带你品读湖南,发现长沙。】

  今日关键词:陶公庙

  农历八月十七,榔梨镇上又堵车了。人潮、车流,熙熙攘攘;小贩、香客,叫卖声此起彼伏——

  没错,一年两次的庙会,又开始了。

  这是陶公庙会。据《晋书》记载,长沙郡公陶侃之孙陶淡与侄陶烜专心修道,结庐临湘山,相传在这里羽化升仙。后人在此建立祠宇,供奉他们的肉身于此。此后,每逢两个陶公菩萨生日——农历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日,陶公庙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以庆陶公菩萨的寿诞。

  此传统一直绵延至今。据当地人说,那时候陶公庙会请香客吃流水席、看大戏,庙会每次时间一天,但从庙会开始前一天便热闹非凡。长沙乡间的农村流传着“榔梨镇上不作田,陶公庙会吃一年”的民谣,可见当时场面的宏大。

  随着官府的重视,陶公庙前逐渐形成了“三仙街”,三仙街又逐渐聚集成了今日的榔梨镇。

  “因庙成集,因集成市”,位于长沙县的榔梨镇,至今仍受着这座千年古庙的庇佑。

    一、从山门窥见千年的时光印痕

  临湘路口,陶公庙牌楼前的街道边店肆林立,远远望不到头。街面上,商贾云集买卖兴隆,香火鞭炮人涌如潮,叫卖声、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可真热闹。五花八门的东西让我看不过来,从土特产到日用百货,现代和传统的商品林林总总。空气中飘荡着烧烤的香味勾引着人们的味觉,摊位上红红的香烛为这里增添了喜庆的色调。

  五彩缤纷的气球不时从眼前飘过,金色透明的糖蝴蝶惹人喜爱,晶莹酸甜的糖葫芦让人馋掉牙……我来不及多看,被前面小姑娘手上的烤肉串吸引着一路来到了庙前广场。

 

  陶公庙的山门很有特色,既不是徽派建筑马头墙平直的风格,也不是佛寺山门的风格。风火墙犹如龙蛇飞动,高高飞举的鹊尾在墙上植物枝叶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孔雀开屏的图案。门上多幅精美的故事浮雕画,正上方是八仙过海,上面左右分别是陶公、一只白鹿和四只仙鹤,下面两幅讲的是《西游记》里的故事。

  中间门额悬有“临湘山”一匾。这庙所在的小山在浏阳河边,叫临湘山,不知道是庙因山得名还是山因庙得名。称“山”也是古时道家独有的称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指的就是这个。“陶公庙”为民间俗称,1947年出版的庙志,也叫《临湘山志》,而不是陶公庙志。

  山门两侧联云:“山中宰相,陆地神仙”。这里说的是古代陶氏家族的两位名人。上联是说南朝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陶弘景,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被人称为“山中宰相”。下联是说南朝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喜欢游山玩水写诗,其中《桃花源记》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文章。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其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此外,左右山门上分别横嵌“紫府”“丹邱”门额,是指道家仙人所居。楹联分别是“立德不朽,有仙则名”和“六朝遗庙,千年名山”。

    二、陶公庙里,楼台栏杆说变迁

  进得庙门,巍峨的陶公庙展现在眼前,龙盘虎踞在临湘山上,飞檐高举若飞,前方左右钟鼓楼如同龙鼓出的两眼,宽阔的石阶顺坡而下,似乎是龙的胡须。

  山门里边挨着的是戏楼,原名“大观”,后易现名,其“古楼”两字系光绪皇帝之师翁同和亲笔书写。台口这副对联为我省著名书法家颜家龙先生手书。这个戏楼建筑精美、做工考究,气势恢弘,是我见过最精美的戏楼,没有之一。那大飞檐高耸入云,似乎比屋脊还高。据说这戏台还有奥秘,古时唱戏没有扩音设备,但这戏台却能让这露天大坪里的人都听得清楚,其中的奥秘“玄之又玄”啊!

  旧时每次庙会,古戏楼上照例是好戏连台,长沙城里的戏曲名角都登台演出,有湘剧,也有京戏,整天整夜的连演连唱。唱得精彩时,有钱人争相往台上抛赏钱,穷人家则为之喝彩……庙坪里,玩龙、舞狮、罗汉舞、竹马灯等竟相上场,庙会成了百艺汇集之所。

  拾级而上,眼前的大殿三楹两殿,依山垒石四十八级,巍峨耸峙。这建筑,无论屋脊、爪角、照壁、照梁、吊檐、踢脚、栏杆、藻井、斗拱、门窗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堆塑、雕刻、彩绘等多种艺术手法加以装饰,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正殿上挂着各朝各代名人的题匾,里面柱子上也有很多名家题的对联。人们在陶公像前跪拜,虔诚地祝祷陶公生日,或许是赞扬他的大功大德,或许是乞求他老人家消灾消难。据说旧时人们对陶公菩萨虔诚至极,用“朝肉香”的形式(将小香炉用线吊于手肘皮下)顶礼膜拜。

  在殿前回身俯瞰,近处是刚才经过的戏楼,远处应该就是“三仙街”了。

    三、一座庙宇,千年时光

  这座传承千年的古庙如今依然香火兴旺,每逢庙会时节,信众香客们云集而至,虔诚礼拜。人们进香烧包,求福祈祥。化为灰烬的钱纸随青烟扶摇直上,似乎可以直达天庭,传达信众们虔诚的心。

  从殿内出来已是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钟鼓楼的琉璃瓦上。几千年传承的道教,也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道教已没了昔日的辉煌。

  进庙朝拜的人们仍然川流不息。

  庙外广场上人来人往,购物娱乐,有买有卖,人们享受着千年陶公给大家带来的红利。

  警察还在巡逻,消防车还停在广场上,随时准备应付发生的状况。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出陶公庙,外面依然车水马龙。这不是庙会的结束,而是另一个高潮的开始。

  文/周浩



【三湘要闻,全新呈现。论道湖南频道每日下午推出《品读湖南》,每期以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领域新闻或现象为选题,进行人文解读,一起打捞新闻背后的湖湘密码,以飨读者诸君。本文为2016年第24期,作者周浩系红网论坛网友。】

[延伸阅读]

【品读湖南】诚邀您一起打捞新闻背后的湖湘密码

【品读湖南】百草古方也会有春天丨10月21日

【品读湖南】一盏马灯的前世今生丨10月20日

【品读湖南】历史尘埃中的湖湘楼台丨10月19日

【品读湖南】湘菜的另一幅面孔丨10月18日

来源:红网

作者:周浩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0/24/411608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