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以“斗争者”的姿态“远航”向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文小生 编辑:唐盈 2022-12-31 11:45:10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小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12月30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我们要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时序更替,岁启新年,四季轮转到新的起点,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以“斗争者”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蓄积“远航”向未来,在自身岗位上敢作敢为、开拓进取,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及见招拆招、来招应招的“硬功夫”,在新征程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伟力。

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定力,擦亮“一心为民”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105次,字字铿锵,直抵人心。无论是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建设、改革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员干部要接续发扬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在汲取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精神养分、历史经验中,接好“烫手的山芋”、啃下“最硬的骨头”。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实干担当,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定为民初心,时刻把心思放在群众身上,当如杨靖宇、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舍生忘死、无畏牺牲的革命先烈,在“永恒”和“终身”上下大气力、自足功夫,持续发扬奋斗精神,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挺起“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脊梁,真正把“人民”二字刻于心、落于行,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发扬“不畏艰险、发奋进取”的斗争精神,践行“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担当救国图存重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担当立国重任,再到改革开放时期担当兴国重任,进入新时代,更要时刻重温“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去向问题。站在历史的新方位,依然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卡脖子”需要征服,共产党人当铭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主动出击乘势作为,在“抛钢淬火”中炼就精良钢材。面向未来,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在风高浪急的新征程上内修外练出“一身硬功夫”,担起砥柱中流之责任,坚定跟党走的步伐,用“斗争精神”答好每一个“交卷时刻”的压轴题,去兑现“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跑好新征程里属于自己的每一棒。

增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实践本领,干好“一辈子”的事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再到“窑洞之问”的两个答案,百年奋斗路,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李大钊、江竹筠、焦裕禄、张富清、王继才、黄大年……他们从“国之大者”的信仰中来,一颗红心永向党,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奋斗目标,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干,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成“一辈子”的事业,书写中国人气贯长虹的精神史诗。“择一事而终一生”。新的一年,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坚持敢于斗争这一党的百年奋斗重要历史经验中,获得启迪、找寻初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厚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补足“精神之钙”,在“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中,忠诚人民、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奉献人民,坚持“党和人民一道奋斗”,答好新征程上不负使命的时代“考卷”。

来源:红网

作者:文小生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656/75/121914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