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解龙:究竟应怎样评价洞庭湖的战略地位

来源:红网 作者:刘解龙 编辑:唐盈 2022-04-15 14:27:5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级重要发展片区,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部分。域内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湖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进一步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对于“守护好一江碧水”、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提出的第一项全团建议就是《关于进一步支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建议》。最近,国务院出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持续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国家发改委支持和指导下,湘鄂两省抢抓国家支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正在共同编制《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此,湖南省省情研究会组织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和湘鄂两省相关领域的领导,围绕“十四五”时期长江中游特别是洞庭湖区的绿色发展,就洞庭湖区高质量发展大事和湖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论述和本地区实际,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现联合红网论道湖南频道联袂推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

dffc8207-cd80-4f94-9882-fc1004d31d72.png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可能是描写洞庭湖和岳阳楼的最有气势的诗句,也是概括洞庭湖及洞庭湖所在地岳阳的生态与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力的最佳表达,凝练出“天下洞庭”“古今洞庭”的博大与悠久。自2014年国家批复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我们要从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像对待人体之“肾”一样重视洞庭湖的特殊功能,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成就、问题和希望,均“在洞庭一湖”

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以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为重点,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三次影响重大的考察,每次考察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自2016年起,就明确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2018年4月24-26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考察,25日考察了洞庭湖,2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到:“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彼此是辩证统一的。”这段通俗而生动、精炼而深刻的话语,充满辩证法,极具指导性。

2022年4月7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省水利厅调研并座谈。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上创造新经验、闯出新路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他还强调,要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抓好洞庭湖生态疏浚、水环境问题整改、河道采砂治理等工作。

全国讲长江,讲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讲生态文明建设,无论在生态环境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无论在区域关系上,还是在流域关系上,都得讲湖南的洞庭湖是极其重要的,不仅是绕不开的话题,而且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对象。人们称洞庭湖为湖湘人的“母亲湖”,就像称湘江为湖南人的“母亲河”一样。但凡冠以“母亲”称谓,一是因为她的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就像儿女与母亲的关系一样重要,是儿女的养育者,二是因为对她的感情,儿女对母亲的感情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而且是天下最深最真的。其实,除了这两点,仿佛还隐约有一点是儿女们的“愧疚感”,即儿女们在仁慈的母亲面前太过顽皮,不加约束收敛,对母亲造成了一些伤害,由于这种伤害是对“母亲”,因此当醒悟时就觉得自己太不应该的,于是千方百计想改正与弥补。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长江时说,“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作为湖南人,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长江“双肾”之一的洞庭湖不仅“病了”,而且是“病得很重”。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述当年景象时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可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各种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昔日的“胜状”出现了“惨状”,这种“惨状”也完全可以说“在洞庭一湖”,甚至还可以进一步说,我们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修复的各种难题与挑战,也是“在洞庭一湖”。这些年,经过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湖中到岸上,从治湖到治江,从发展到保护,从生产到生活,各个主体、各个领域、各种行为,都越来越真切地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与重要,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恢复、生态经济发展、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在进展与成效上,依然是“在洞庭一湖”。

拓展提升洞庭湖战略地位认识的多维视角

洞庭湖面临的巨大压力与严峻挑战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洞庭湖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则越来越突出,这是洞庭湖现状与态势中的独特反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一些令人关注的水量分配变化,以及长江经济带和上游中游下游部署着全国五大增长极的三大增长极等,这些巨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战略的升级,对洞庭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从不同方面拓宽和提升了洞庭湖的战略地位。

洞庭湖是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洞庭湖是国家四大重要战略的交汇点。即长江经济带战略,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全国重要增长极战略,皆交汇于此,这是不同类型战略的交汇点。在国土空间布局上,洞庭湖位于东西南北中之“中”位,这四大战略交汇于洞庭湖,成为具有自然属性、经济社会发展属性的战略交汇点,同时也构成了“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是不同空间战略的交汇点。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中,成效与进程,也须于此交汇彰显。

洞庭湖是国家战略的敏感点。如果说“战略交汇点”是侧重于讲战略体系中的相互关系与影响,那么,对这些战略进行分类分析就可以看出,不同战略之间的敏感度是各不相同的,各有各的敏感点,洞庭湖在生态环境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与影响力,就是国家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战略敏感点,洞庭湖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影响重大,在国家总体生态系统中的水生态地位和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极其敏感的,甚至是脆弱点。

洞庭湖是集群式国家战略的彰显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突出大湖经济区建设和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洞庭湖是这一生态经济区和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战略的彰显点,可洞庭湖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题十分繁重而棘手,建设成效如何,需要通过洞庭湖的整体性系统性功能的恢复与发挥来彰显和评价。而且,与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相适应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应当进行怎样的变革与优化,乡村振兴如何在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有益展开,大湖流域的生产产品价值如何计算,如何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制度,如何更好融入现代科技与智慧因素,如何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的协同提升,如何依法治水,如何建立健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治理体系,等等,若干种国家战略汇聚于此,关系紧密,相互影响,构成了国家战略“集群式”实施成效性与协同性的彰显点。

洞庭湖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瓶颈点和支撑点。在长江流域的水系中,洞庭湖与鄱阳湖的“双肾”功能是极其独特而重要的。长江流域水利工程是影响洞庭湖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由于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影响,原来的水生态系统发生了较大变化,长江的“肾伤”令人忧虑,这种伤痛变化在较短的时期内是难以修复和恢复的,从而成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痛点、难点,进而成为瓶颈点。这种瓶颈点所具有的客观作用,也使得洞庭湖与江西鄱阳湖成为共同守护长江生态的支撑点。“长江龙”腾飞,必须增强和发挥好洞庭湖的“护肾壮腰”功能。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省际生态合作战略的聚焦点。从地理位置看,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载体的生态系统,涉及环绕洞庭湖生态的湖南湖北两省,长江流域更加横贯全国东中西,与江西省的鄱阳湖一起,构成了独特的“一江两湖”水生态体系,成为“长江龙”的“一龙双肾”。在湘鄂赣三省境内,无论是生态环境治理,还是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省际合作是重要的,洞庭湖成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省际生态合作的聚焦点。与沿江各省市共担长江生态保护修复使命,共筑长江生态屏障,也须将洞庭湖作为最重要的聚焦点。

洞庭湖是湖南“一带一部”战略的结合点。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给湖南提出了“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要求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这是着眼于全国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而进行的国家级重大战略决策,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实施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显而易见,洞庭湖就不可替代地成为“一带一部”战略的结合点。进一步说,在湖南省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进程中,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全国“第五增长极”,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洞庭湖作为“战略结合点”的地位与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洞庭湖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集中点。天下洞庭,洞庭湖是天下的洞庭湖,洞庭湖生态环境影响天下,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天下关注。洞庭湖在展示和彰显我国大河流域、大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将大河流域、大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有效结合的独特方法与显著成效,以及向世界展示我国在重磅生态治理、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坚、勇气之足、力度之大、方法之妙、成效之显,让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等,洞庭湖既是最佳点,也是集中点。

总之,对于洞庭湖战略地位及其影响的认识与保障,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提升打造洞庭湖大湖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地位和战略影响,增强战略定力,增加战略投入和科技创新投入。

图片2.png

【作者简介】刘解龙,长沙理工大学二级教授,湖南省绿色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人大财经委咨询专家,首届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含合著)13部,获得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

来源:红网

作者:刘解龙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4/14/111215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