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淮运河、小清河经验对湖南省水运建设的启示

来源:红网 作者:​​卢毅 编辑:陈晓丹 2025-08-18 15:57:12
时刻新闻
—分享—

□卢毅(湘物联港航供应链研究院院长、教授)

江淮运河目前的船舶通行量已远超10万艘次,展现了江淮运河航道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船舶从芜湖至淮河现在仅约50小时,比原来绕行京杭运河节省约48小时,能耗降低50%。而小清河目前沿线城市中的水、支流汇水、汛期雨水、其他补水措施等充分保障了常态化通航,实现超限件“河海直达”物流模式,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同时明显改善了两岸农业灌溉除涝条件,一次性疏浚、治理了500多万方表层“黑泥”,多年不见的白鹭随船飞翔、鱼翔水底景象得以重现。江淮运河、小清河都取得了联通的成功。这两项工程通航、复航后的经济社会效果,值得湖南省高度重视和吸取经验,可提供具有同样价值的湘桂运河、涟水复航工程决策参考。

以运河工程提升省会在全国的水运枢纽地位。江淮运河的贯通,连接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为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开辟了新的“出海口”,使得合肥港一跃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安徽省顺势加快构建合肥江淮联运中心,联动江海联运枢纽,进而形成一体化港口群。同理,湘桂运河建成,将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通过京杭大运河复航工程,全面完善东、西、南、北内河航运网络,打通西部、中部、北部等地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之间,南部全域直通长三角的水运通道,为中西部乃至北部等地区提供新的“出海口”。长沙港会因此成为我国内河水运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关键枢纽,长沙将进一步成为全国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与长江三大航运中心城市重庆、武汉、南京等一样成为全国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贸易服务型等“五型”物流枢纽城市,并构建中西部联运中心,联动岳阳长江枢纽港口、常德全国重要港口,形成长岳常内河港口三角区域,带动湖南省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等其他11个港口,形成水运网络化、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水运通道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施策。湘桂运河、涟水复航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关键,就在于综合施策,特别是能够像小清河复航工程一样,创新投融资建设运营模式。至少在这样几个方面取得创新突破:一是PPP模式,小清河复航工程是全国首个航道建设PPP项目,政府前期出资基础上,争取中央交通车购税补贴作为配套投入,其余由社会资本通过自有资金、贷款、基金等方式筹集,其产出绩效较以往模式在相同前提下节省政府投资。二是经营性航道项目,由中铁所属投资集团作为牵头人的联合体中标,并成立中铁建设山东小清河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公司,实施项目的运营,2022年正式运营,运营期长达27年。三是航道收费投资回报机制。创新实施公开投标引入社会资本,并利用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的投资回报机制。航道通行收费价格模式是基础费用价格+里程费用价格,同时收取过闸费。山东省在这方面的政策创新改革步伐不可谓不大。四是财政奖补支持政策。山东省陆续出台省市两级政策,打出奖补“组合拳”,培育小清河航道运输能力、运营力量的发展壮大。

来源:红网

作者:​​卢毅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942/52/1520728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