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历史自信

来源:红网 作者:陈艳君 编辑:陈乘 2022-02-21 15:19:12
时刻新闻
—分享—

□陈艳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

回望历史来路,泱泱华夏五千年;坚定历史自信,巍巍中华展新篇。古老中国悠长的文化底蕴,滋养着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人们。他们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以历史实践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形成的共同体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从夏、商、周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形成统一民族——华夏族到秦汉“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中华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局面。张骞出使西域、《史记》第一次为少数民族列传、边疆民族大规模向内迁徙,于此种种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互通。魏晋南北朝政治大熔炉,为各族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契机,形成各族同为一源、同为一家的观念。盛唐大一统,万国来朝,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各族人民在世局的不断跌宕中交流碰撞,彼此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团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也更加强烈。到抗日战争,面对亡国灭种的生死威胁时,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御外敌,展现出空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概,中华民族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实现了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升华为凝聚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各民族联系日益密切,统一性不断增强,整体意识不断升华,逐渐凝聚成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这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深刻辩证的阐述,是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关系内涵最为精辟的论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自信中自觉形成

历史自信包括共同的心理认同,即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认知、共同的价值评价。在这种共同体意识的驱动下,中华民族凝聚力首先表现为一种统一力,包括中华民族对各民族的吸引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各民族之间的亲和力;同时表现为一种生命力,包括中华民族在危急时刻的抗争力、独立自主力;最终表现为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强大认同力。

《诗经·小雅·北山》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统治者,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奉行“混一九州”“一统天下”的思想,都想要做“中国”。 因此少数民族一旦入主中原,也会自称“中国”。这体现了对各民族的整体高度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向往和自信。自秦汉以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与战争时有发生,延续数千年。究其根本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两大集团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游牧文明集团战争胜利后,进入生产力比较先进的农耕地区,受农耕文明的影响而仰慕中原文化。另一方面,农耕文明集团胜利后,同化大量的游牧民族,丰富了人种和文化的多元性。“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自信中自觉形成的,在交互相融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共同价值的高度认同,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不断增强历史自信

回首历史,在几千年的密切交往中,共同的地理疆域、共同的历史使命、共同的传统文化使56个民族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型民族——中华民族,因此也必然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这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成的重要基础。

展望未来,面对中华民族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辉前景,我们更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勠力同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奋斗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增强历史自信,汲取历史智慧,不仅要明确前进方向,更要不忘来时。以史为鉴,探寻发展逻辑;以史为鉴,创造今日辉煌。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历史自信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原创力量、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人民历史自信的外化表现和创新式发展。只有夯实基础,脉络清晰,逻辑合理,外化表现才能行得稳定、走得长远。

来源:红网

作者:陈艳君

编辑:陈乘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2/21/108907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