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拾究之路|长征精神①:磐石之志保根魂,革命心火燃永生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贤 编辑:陈晓丹 2020-11-10 09:41:5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近百年犹未老,一世纪正青春。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以初心与使命的火炬,点亮了一个个精神坐标,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再到抗洪精神、抗疫精神……

拾究党的创新理论根源,赓续红色基因里不竭的时代力量。值此长征胜利84周年,《拾究之路》专题策划“长征精神”系列文章。今日推出第一篇。

陈树湘雕像。.png

陈树湘雕像。

悠悠湘水,踯躅江头,吁叹往事似云烟无形,彼时一个个沉甸甸的红军故事,一点点暖心房的长征印记,“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潸然心酸,“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如今你是否还记得?

曾记否,绝命后卫的耿耿千古痛

1934年11月,两岸的林木已染上墨绿,天空却常常是死寂的灰白,就像是眼前的江水,天险难渡,看不到尽头,却常常有乍起的寒风,刺痛着骨髓,直戳心窝。红三十四师,这一支“绝命后卫师”,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建战功,立新功……三道封锁线已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必须杀出重围。

从长征一开始,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军委机关大批人马渡过湘江,他们的肩上,担负着全军总后卫的艰巨任务,殿后,就是守住最后的屏障,鏖战至一个又一个天明,就是突破铁壁,挫敌锐气,血战到底。

湘江战役,他们打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最关键、最惨烈的一仗,6000余人的队伍,幸存者不足1000人,清冷的残阳,泻入水中,分不清是婆娑的日影还是英魂的血泪。这场战役,所幸主力红军安然渡江,而红三十四师这支孤军,如散落在山岭之间的星火。如何减少伤亡,如何保存实力?年仅29岁的师长陈树湘,以生命为代价践行承诺。馒头岭,他身负重伤,舍身掩护他的兵;冯督庙,他凛然走出,坦然面对敌人的枪口;石马神村,他怎甘受辱,双手横入腹部的伤口,摸出温热的肠子,一把扯断,未有丝毫犹豫,舍身成仁。

其实,在这条憧憬和坚毅铺就的路上,为了一个神圣的期待,为了星耀明天,一颗颗丹心,勇往直前,一次次冲锋,荡气回肠,风怎能割断旗帜的召唤,江水又如何没得住蹒跚的足迹。

曾记否,红色娘子的闪闪长征行

风尘遥迢,行军不易,或许绝境林深处,会是一片凄清的旷野,或许狂涛巨澜下,又是一方翻涌的旋涡,可两万五千里,步步不曾按下“暂停键”,也从未留有半分“后退键”的余地,那无尽的草地,终年的积雪,万水千山的跋涉,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毅然扛起钢枪的娘子军,同样留下了一抹巾帼色彩!

面对安置,国不安,何以安家。颤巍巍地握着手中的银元,她们泪眼婆娑,抱成一团,有人茫然,“回去,又该回到哪里?”有人激昂,“我们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其实,在红二十五军里的七名女同志面前,是走还是留,这并不是一道选择题,“留”下来随部队走是“七仙女”心中唯一的答案,和大家说再见,和革命事业说再见,她们做不到。

副军长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恰巧路过,见状上前询问,大家似乎抓住了光,看到了前行的希望,纷纷立决心:就算前途未卜,就算流血牺牲,也绝不回头!如此革命意志,徐海东和吴焕先怎会不为之动容,她们受得住考验,经得起磨练,不如给一个锻炼的机会,“同志们,收拾行装,继续前进,随军打游击,跟上革命的队伍!”

于是,“七仙女”的芳华岁月,留在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和着战歌,为人民,为革命,她们是日行百里的急行军,是细致入微的医务员,是热情蓬勃的宣传兵,是绽放在漫漫长路上的铿锵玫瑰!

曾记否,大漠高台的最后一滴血

时至今日,在广袤的河西走廊,看绵绵祁连,无垠大漠,听耳畔渺渺黄沙嘶鸣,似怒吼,似咆哮,那声“人在城在,誓与高台共存亡”的号召仿佛依然回荡……彼时,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落日余晖下,一片断壁残垣,犹存着战火的硝烟,铁锈的腥味,树枝折、枯草尽,粮草用完了、子弹用光了、垒台颓圮了,铁匠连夜锻长矛,全民化水为冰墙,奈何血染高台,终成了大家心头的“意难平”,英烈魂归大漠,流干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丝力,赤子无悔,他们用生命守住的是革命的根魂,那是一份坚定的信仰、绝对的忠诚,它唯一、彻底,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必将万古流芳!

岁月斑驳,大浪滔滔,在时光沙漏里,我们是“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如此幸福的年代,大千世界,或许偶尔行色匆匆,但同样听着、看着、感受着,当你自问苦不苦、累不累、痛不痛时,不妨想想那个年代,重温一次长征记忆。红军战士徒步两万五千里,日里轰鸣,夜里刀光,起承转合间,汇就的是一个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流淌的是执着勇毅、气吞山河的魄力!向前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何须分春秋与冬夏,管什么日月与星辰,我们常常说“革命理想高于天”,在今天看来,“长征”这个奇迹,本身就是很好的诠释。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未来征途,或许我们不能用山川来丈量距离,也无法用时间来恒定久远,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时代的长征何以胜利,革命心火何以永燃,理想的彼岸何以抵达?那就朝着光亮的方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驰而不息,凝我辈之魂、聚磅礴之力、乘扶摇之势,不负韶华,交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长征永远在路上,追梦人亦是答卷人!

拾究之路系列文章:

抗战精神③:峥嵘岁月寻解放,舍我其谁驱阴霾

抗战精神②:血染轩辕何所惧,铮铮铁骨铸长城

抗战精神①:国难当头赴国难,一片丹心向神州

红船精神③:依水行舟,从“星星火”到“殷殷雷”

红船精神②:石库门飘来真理的味道

红船精神①:一群湖南人的时代首秀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贤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11/09/85734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