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雷鸣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湖湘文化高质量走出去

来源:红网 作者:雷鸣强 编辑:司马清 2018-10-30 23:25:44
时刻新闻
—分享—

当地时间10月29日晚,“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举行。图为开幕式演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拥有璀璨夺目的湖湘文化、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当代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和现实版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理应发挥好自身优势,以强烈的文化担当,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努力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体现湖南担当、作出湖南贡献。一带一路”新战略为湖南带来了开放发展的契机,更将湖南文化推向了创新发展的前沿和中枢高地。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湖湘文化高质量走出去,其势已蓄,其时已至。

  一、湖湘文化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与态势

  依托湖湘文化根深脉广、气足德厚优势,湖湘文化走出去取得了系列成效。主要表现在:

  湖湘文化走出去有了品牌规模。湖南卫视、湖南国际频道、芒果TV、中南传媒等成为了推介湖南及湖南文化、反映湖南发展新貌的重要窗口;“欢乐春节”“四海同春”“亲情中华”及“湖南文化季(周)”“汉语桥”等成为了湖湘文化走出去的知名品牌;“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吉首国际鼓文化节”实现了省内知名国际活动品牌零的突破。湘剧、湘茶、湘绣、湘瓷、湘菜活跃在海外大地,成为了湖湘文化走出去的靓丽名片。

  湖湘文化走出去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经济成效明显。如醴陵电瓷出口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浏阳花炮年出口27.6亿元,全国占比60%;中南传媒2016年图书及音像制品版权输出及合作出版221项,同比增长113%。二是社会效益显著。近年来我省文化交流活动多次在配合国家外交战略和地方对外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架起了中外友谊的桥梁,实现了“湖南元素”的“国际表达”。

  湖湘文化走出去面临难得机遇。中华文化走出去作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主线,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我省也相继发布了战略行动方案、建设项目清单等,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作为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中部省份,我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承接产业转移、湘品出湘、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空间巨大。同样,湖湘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文化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的意愿非常强烈。

  湖湘文化走出去面临较大挑战。主要表现为品牌集聚效应不强、品质不高,缺乏国际化表达。如浏阳花炮出口总额虽然全国占比达60%,但多为贴牌生产,竞争力不强;湘绣在国际市场高档装饰品中占比仅5%;安化黑茶出口均价只有3美元/公斤。此外,缺乏统一平台、优秀人才短缺、风险保障平台较少等,都不同程度制约了湖湘文化走出去步伐。

  二、加快湖湘文化高质量走出去的对策与建议

  湖湘文化走出去,必须全球视野,顶层设计,在发挥特色,借势借力、有效供给等方面要有所作为。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树立战略地位。

  要把湖湘文化走出去作为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主线,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

  1.加强高层领导,成立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内外互动、上下合力的湖湘文化走出去工作格局。建议由省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我省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的统筹指导机制,组织协调政府民间、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等各方资源力量,形成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工作合力。

  2.制定行动计划,制定加快湖南文化走出去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制定我省湖湘文化走出去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重点,实现项目统筹,加强顶层设计。

  3.出台过硬政策,出台系列支持湖南文化走出去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对列入国家《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行业产业,加强税收政策研究,加大扶持力度。实时发布我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并动态管理,统筹整合现有资金,完善优化投入机制,避免功能重叠和资源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实施重大工程,实施湖湘文化走出去品牌基地建设工程、平台载体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培育工程。紧密对接国家“中华文化海外推广工程”“中华文化走出去精品工程”,打造我省文化走出去品牌基地;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营销渠道、专业的大型文化贸易平台和与国际接轨、具备国际市场运作能力的文化中介机构;鼓励高校、企业对接市场需求,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综合型高端人才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等机构,为湖湘文化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发挥特色、聚焦优势,打造拳头精品。

  立足湘湘文化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省契合度较高的文化行业产业,差别化发展,重点打造。

  1.发挥湖南广电湘军的影响与优势,打造系列外播的湖湘文化影视精品。在继续做好“汉语桥”“四海同春”“世界看湖南”等传统品牌基础上,利用湖南广电内容创新优势和平台覆盖优势,不断强化影视节目“产品”“市场”概念,提升传播实效。

  2.发挥湖南出版湘军的影响与优势,打造系列外销的湖南文化图书精品。以扩大版权输出范围为抓手,积极利用书展舞台和“经典中国”“丝路书香”“外宣出版物采购”等项目,不断扩大品牌图书国际影响力,争取主流媒介话语权,积极传递中国声音。

  3.聚焦湖南文化艺术的特色与优势,打造系列外展的湖湘文化艺术精品。坚持“内容为王”,实行政府与民间相结合、部门与企业相结合,培育湖南戏剧、湖南歌舞、湖南杂技、湖南武术、湖南文物、湖南非遗等文化精品,在把文化“送出去”的同时把文化“卖出去”。

  4.聚焦湖南特色非遗文化产业项目,打造系列外销的湖湘文化产业精品。强化资源整合,找准功能定位,通过“万里茶道”申遗、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优惠政策和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境外上市等,形成湘茶、湘绣、湘瓷、湘菜等走出去的精品样板。

  (三)借势而动、合力而为,建设平台渠道。

  借势中央战略、我省装备产能出海等六大行动,整合贸促会、行业商会、境外商会资源,建立联动机制,不断畅通湖湘文化走出去渠道。

  1.融入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参与国家项目、共享国家政策、平台、渠道,加快湖湘文化走出去。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红利,有效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所构建的跨区域合作平台,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走出去”项目、各类出口奖励资金和服务外包资金项目,实现国际国内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2.共享湖南经济企业、产业、产品走出去的平台、渠道,形成经贸文化一体化走出去的互动双赢格局。按照“产业铺路、经济架桥、文化搭车”路子,支持一批湖湘文化文化企业借助“湘企出境”“湘品出境”平台,借势出海。

  3.提升湖南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建设的文化内涵,通过把外国人引进来把湖湘文化传出去。着眼湖南全域旅游品牌打造,引导和推动湖湘文化企业加大创意研发力度,走精品化、国际化之路,把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民族产品,注入更多中华文化元素,将其打造为承载中华文化、湖湘文化的闪亮名片。

  4.充分发挥湖南驻外企业、机构、国外湖南同乡会、湖南海外商会、湖南湘菜馆传播湖湘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发挥行商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和行业管理中的作用,支持行商业协会公共信息平台、专题培训平台和法律维权平台打造,支持行商业协会联合开展“走出去”调研培训和对外交流。积极培育和发展境外(湖南)商会,实现湖湘文化抱团出海。

  (四)精准对接、有效供给,提高传播实效。

  在加强精神特质研究基础上,做好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国际化表达,不断提高传播的实效。

  1.加强对湖湘文化精神特质、湖湘特色文化符号的精准展示传播,确保湖湘文化走出去的效果是“湖湘的精神走出去、湖南的形象走出去、湖南的经济走出去”。通过选取湖湘文化的特色符号,如毛泽东、袁隆平、张家界、湖南卫视等,进一步宣传湖南,推介湖南,实现湖南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消费者文化消费心理的内在契合。

  2.加强对湖湘文化走出去目的地的文化需求、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欣赏习惯的精准调查研究,确保湖湘文化走出去的品种、内容、形式受到介绍接受消费、喜欢追捧。建议由省文化厅牵头,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作用,深入研究沿线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习惯,组织编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俗民情、文化交流合作机遇及风险评估资料,为湖湘文化走出去提供基本参考和建设性意见建议。

  3.加强对以物质载体为主的文化出口产品的国际化标准精准设计与制造,设计制造出具有浓郁湖南文特色又完全符合国际出口卫生、环保、安全等标准的批量产品。如抓紧湖南黑茶国家标准与外贸目的地进口标准的对接,加强标准化出口茶园基地建设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档次。

  4.加强对影视、出版、展览、表演等形式的文化出口产品的国际化翻译、表达,做好话语转换,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加大对涉外人员培训力度,组织海外母语译者对外向型影视出版作品、表演展览等提前翻译,确保符合国外受众消费习惯、审美情趣,确保湖湘文化产品定位精准、包装到位。

  作者雷鸣强系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来源:红网

作者:雷鸣强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10/30/476290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