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远方无穷,历史无涯。唯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穿透时间和空间的长河,在手口相传间记录人类文明的延续。于湖南而言,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俯拾皆是。拾起其中厚重的文化力量,就是从中传承前人的智慧与传统文化的血脉。
为更好地传承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论道湖南”岳麓讲坛栏目综合整理非遗传承文章,今日推出第四篇《长沙观湘绣,针尖芭蕾绕指柔》,原载于《品读长沙》丛书。
长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到长沙旅游,湖南湘绣博物馆和沙坪湘绣小镇都是不可或缺的站点,它们将湘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在世人面前,堪称精美绝伦。
湖南湘绣博物馆建于1999年,位于长沙市车站北路39号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内,馆藏6000余件湘绣精品生动展现了湘绣的演变史和精湛技艺。
“湖南湘绣博物馆”的招牌立在喧嚣的街头,行人车辆穿梭,却很少有人驻足。走进被爬山虎覆盖的这幢墨绿色的建筑内,仿佛置身古老的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住的不是王子公主,而是楚地先民在2000多年前创造的艺术瑰宝——湘绣。这个独立于闹市之外的安静之所,与经年长出的爬山虎为伴,默默讲述“针尖芭蕾”的传奇,也让每位靠近它的人为之震撼。
湘绣与苏绣、粤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它是古老的文化遗存,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挖掘出的精美楚绣即看得出它的历史。慢步博物馆内,感受着时间的穿越,也感受湘绣文化的精妙。
博物馆有三个展厅,分别陈列双面绣、单面绣、衍生品。传统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溶西画技法于一体,近百种针法和多色阶的绣线在各类底料上把针法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一幅直径46厘米的双面全异绣《杨贵妃》吸引了我的目光。在透明的底料上,两面不同的构图、色彩、针法构成不同意境。一面是妙龄杨玉环身着浅红薄罗裙的背影,芊芊玉指拨动箜篌,养在深闺人未识;慢慢旋转绣品,如光阴流转,到另一面时已是“一朝选在君王侧”的贵妃,宠极六宫,神情怡然自得,在人生最好年华。双面全异构成两种意境,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有言“魔术般不可思议的双面全异绣堪称刺绣巅峰之技”。
双面异色绣《湘西吊脚楼》则是另一景象,一面吊脚楼上白雪皑皑,正是隆冬雪舞;一面吊脚楼上青瓦翠枝,正是暮春将至。劈丝分线的绝技与美好的立意共同成就了这幅佳作。
狮虎绣是湘绣独有的名品,特有的“鬅毛针”使狮毛虎毛质感强烈,纤毫毕现。尤其是狮虎眼部采用旋游针法,用黄、蓝、棕黑、白、红等十多种色彩线施绣,使兽目晶莹剔透,望之生威。2013年保利香港艺术精品拍卖会上,双面绣《山兽之王》以220万人民币成交,奠定了当代湘绣在国际拍卖市场的价值定位。
刺绣肖像是湘绣中的高难度技艺。清末时期的王公绣像就具备“惟妙惟肖”的水平,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湘绣设计师与刺绣技师共同努力,把这一技术推向极致。
单面绣展厅里有两幅馆藏肖像,一幅是毛泽东绣像,一幅是邓小平绣像。《毛泽东像》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等高等大,远看有油画的质感,近看则运用了大小长短不一的横斜交叉乱针层层施绣,粗犷大气,富有立体感。另一幅《邓小平像》主要用掺针平针刺绣,造型精准色调响亮,表现出人物豁达的神态和容光焕发的面貌。
衍生品展厅则让古老的湘绣走向日常走向市场,湘绣变成服装、鞋包、布艺、床上用品、饰品……从“可以看的”变成“可以用的”,非遗迸发出时代生机。
流连在湘绣博物馆,感受着手工的力量。针线皆笔墨,绕指皆动人,想像着旧时女子静坐西窗,身前一块绫缎、一个绷架、几枚绣针、几缕丝线,便是“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的浪漫图景。
文/陈晓丹
(作者简介:陈晓丹,资深媒体人,曾先后任职多家媒体,现为自由生活家、轻度写字控,艾源堂养生文化合创人。)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