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的报道《女子辞工照顾四位卧床家人,摆无人货摊获特批》,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好故事。长沙女子陆荣华遭遇不幸,两个小孩是脑瘫,婆婆也因脑梗塞住院,丈夫不幸也遇车祸,可谓“九月寒砧催木叶”“花近高楼伤客心”,但是,社会的正能量,让她看到了希望:“这个世界能以美好回报我的不幸”。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城管、医生和邻居共同伸出了援助之手,看到了人伦大爱冲破迷雾甜蜜地流向不幸者,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铿锵的落地生根。
我们都知道,不管在哪个社会,疾病、困顿、天灾等不幸,总是出其不意地降临人间,这是避免不了的。但,一个社会对不幸者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制度设计的好坏。我们从狄更斯的小说特别是《雾都孤儿》中,看出了那个社会的冷酷无情,这是那个五光十色社会的“阿格硫斯之踵”。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这个伟大的小说家会发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的“狄更斯之叹”,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那个镀金时代要不遗余力地展示他的讽刺天才。中国古人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左传》也说:“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中国虽一直有帮扶弱者的传统伦理,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还是充满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现实案例。而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百年历史,正是要显示社会主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经历沧桑巨变,证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一个缩影。
长沙女子陆荣华承载的不幸,我们这个社会给予了足够的关切,在一定的层面上,爱的暖流,陪伴她战胜了心中的寒流,特别让人高兴的是,一些被社会误解较深的行业人,在这件事情上,刷新了自己的形象。
城管这些年确实被社会舆论蒙尘。人们说,城管这些年生活在社会舆论的放大镜下,媒体也成了城管负面新闻的制造机。毋庸讳言,一段时期的一些城管粗暴执法,滥用公权力,确实让民众伤了感情。这也给社会留下了思考,城市化快速推进,社会矛盾在这个城市的窗口突显,城市管理的执法重任怎样担当?城管到底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城市管理固然要体现法制化,但在执行过程中,又怎样体现科学化和人性化?这是全社会的思考,也是呼唤。这次陆荣华的不幸,城管加入进来了,不仅给陆荣华批了一个无人摊点,城管工作人员还为她捐款2000多元,城管人员还与陆荣华成了真心朋友。我们的城管人是多么可爱可敬,这也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正能量。
还有一个群体是医生。前些年,医生收红包,以及一个个医患关系的暴力事件,也把医务工作者放到了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这一次,医生出面担保为陆荣华的丈夫动手术,为其小孩义务治疗,还有医生所说的话:“没有人会带着钱去受伤”,都让人们对医务工作者肃然起敬。
此外,还有陆荣华的邻居,都纷纷伸出了橄榄枝。
这使人们感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我们的党和政府开通了多少通道,架起了多少桥梁,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今天的陆荣华遭遇不幸,同样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的民心,我们的公序良俗,都经受起了考验。它也证明,爱心不是易碎品,而是坚强的耐用品。
这是多么让人拍案惊奇的正能量。正如人民时评所说的,“正能量不是票房毒药,无需包装,也不用升华,原生态的展现再叫好,也再叫座”。它也表明,市侩哲学对道德的怀疑、疏离以及解构,是站不住脚的,必将化为泡沫;整个社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旗帜下,对真情和爱心的呼唤、认同和回归,已如浩荡大江,卷起千堆雪。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都来做正能量的推动者。你不是来自星星,而是来自大地;你不是都教授,你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你不是筷子兄弟,但唱出的小苹果将更有爱的温度。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是你的精神家园,是你与我、你与我们心灵互联互通的地方。也是你推动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文/龚鹏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