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辉东: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

来源:红网 作者:郭辉东 编辑:王小杨 2014-04-21 14:10:05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江与莱茵河,分别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通航里程相差不多,年均径流量几乎相等,流域布局大致相似。周强同志到湖南任职后,多次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2008年6月2日,在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上,时任省长的他把湘江与莱茵河并论,首次提出“打造东方莱茵河”的远景目标。2010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和9月率团考察欧洲期间,周强书记两次提出要“把湘江建成东方的莱茵河”。2010年11月26日,周强书记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又再一次提到他的“东方莱茵河”梦想,他指出要把湘江治理作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建设美丽繁荣的湘江经济带,打造东方莱茵河。湘江与莱茵河的自然禀赋有哪些相似之处?借鉴莱茵河治理经验能不能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湘江这条东方莱茵河未来的美景是什么模样?这就是本文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一、从湘江与莱茵河主要特征比较可以看出,湘江具有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自然条件。
  
  湘江发源于广西灵川海洋山,干流全长969公里,湖南境内长856公里。是长江水系第五大支流,湘江流域面积9.47万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内流域面积8.54万平方公里,全流域年径流量652亿立方米,年均流量2050平方米/秒,人口4075万。湘江自南向北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濠河口注入洞庭湖,汇合沅水、资水、澧水等河流,经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连接长江至东方最大港上海出东海。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奥地利、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6个国家,连接马斯河至世界最大港鹿特丹出北海。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人口5400万,干流全长1320公里,年径流量735亿立方米,年均流量2150立方米/秒,通航里程近900公里,其中700公里可以行驶万吨海轮,886公里干流航道已完全渠化,35个梯级通行1350吨欧洲标准船。莱茵河还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多瑙河、罗讷河等水系连接,有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和74个河港与莱茵河联成一体,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是德国的摇篮,被德国人视为“父亲河”,流经德国的部分长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国的40%,在德国境内通航里程719公里。湘江与莱茵河基本情况比较见下表。
  
  湘江与莱茵河基本情况比较表
  
  项目单位湘江莱茵河
  
  流域面积万km29.4718.5
  
  河流长度km9691233
  
  通航里程km773900
  
  年径流量亿m3652(湘潭站)735
  
  年平均流量m3/s2050(湘潭站)2150
  
  年货运量万t13300(2009年)30000
  
  流域人口万人40755400
  
  从自然禀赋看,湘江与莱茵河都具有流域面积广、水资源丰富等特点,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都享有黄金水道之称,上游风景秀美,沿岸大中城市林立,中下游有大的工业区和聚居区,是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生产力要素最密集的区域。从湘江与莱茵河的主要特征比较可以看出,湘江与莱茵河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湘江具有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自然条件,湖南人的东方莱茵河之梦是能够变成现实的。
  
  二、借鉴莱茵河治理经验,有助于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
  
  2010年9月,周强书记率领湖南省高级代表团出访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欧洲4国,其间对德国境内莱茵河流域进行了重点学习和考察,一致的体会和感受是:莱茵河作为国际公认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典范,国际合作治理河流的典范,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特别是德国重点治理莱茵河30年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借鉴莱茵河的治理经验,能够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
  
  莱茵河是欧洲重要的工业经济带和城市带,沿流域布局了多个城市群和工业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曾经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河水中有害化学品和重金属严重超标,鱼类几乎绝迹,河水已经到了有毒程度,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经过治理,全流域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河水完全达到饮用水标准。莱茵河上游是经常改道的曲折型河道,沿岸居民经常遭受洪水和河道变化的威胁。莱茵河的河道整治,采取挖沟、筑坝、筑堤、人工排水等方式,“河道约束修正工程”达到了除害兴利的目的,现在的莱茵河已成为欧洲内河航运的黄金水道,形成了欧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产业轴线。莱茵河治理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六条:一是全流域协作治理,二是分阶段逐步推进,三是多渠道综合施策,四是全方位预警监测,五是宽领域生态修复,六是高标准制度约束。提倡工程、非工程措施并举,技术、生态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并重,做到生活治污与生产治污相结合,源头预防与末端治理相结合,河道治理与产业转型相结合。河道整治是基础,开发利用是重点,生态修复是主攻方向,协调一致的行动是确保治理成功的关键,严格的制度约束是确保治理成功的保障。
  
  湘江流域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这是关系全省当前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湘江流域占全省面积的40.3%,沿途接纳大小支流2157条,沿岸有8个地级市和67个县市区,流域人口占全省近60%,占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沿江而立,GDP占全省70%。湘江流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湘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当学习借鉴莱茵河治理的成功经验,突出把全流域整体治理作为总体思路,把发挥综合效益作为基本取向,把水污染和重金属治理作为近期突破口,把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多管齐下,科学施策,整体治理,综合利用,才能真正把湘江打造成全省“四化两型”建设的新标志。
  
  三、号角已经吹响,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梦想一定能够变成现实。
  
  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要做的工作很多,既有过去工作形成的基础,也有今后需要实施的重大举措,主要的有以下六条,目标是把湘江打造成清洁之江、富庶之江、文明之江。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湘江流域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生态经济带。科学发展观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要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生态等需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湘江为主轴,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为核心,对沿岸5个都市区和潇水、耒水、洣水、涟水、蒸水、舂陵水等6条生态经济廊道的建设进行高端设计,构筑“山水田园路,城乡功能一体”的宜业宜居宜游环境。
  
  (二)以治理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为突破口,把湘江打造成清洁之江。2008年4月以来,我省已投资174亿元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当前要确保已建的64座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实现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湖南将投资1000亿元实施8大环保工程,其中包括治理湘江重金属污染、洞庭湖及“四水”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工程。要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坚决淘汰污染企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继续实施并完善《湘江干流规划》,把湘江建设成通江达海通道。原定的湘江干流拟进行8级梯级开发,潇湘、大源渡、近尾洲、株洲航电枢纽已建成,长沙、土谷塘枢纽已开工建设,浯溪和归阳枢纽应尽早开工建设。河流梯级开发,必须兼顾发电、防洪、灌溉、航运、过鱼、泥沙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对大中型水库进行科学调度,兼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以及维护河流健康生态用水的要求。
  
  (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富民强省战略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支撑。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湘江和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山塘、河流清淤疏浚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城镇特别是县级以上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水源地环境保护,开展清洁水源、田园、家园和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增加湘江中上游水库的调蓄容量,加大对湘江及支流的整治力度,全面提高河道安全行洪和船舶航运能力,力求使湘江流域成为河流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友好的典范。
  
  (五)尽早启动湘桂运河工程,把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起来。2200多年前秦始皇时代修建的湘桂运河(即灵渠),是我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第一条历史航运水道,隋代开通南北大运河后,广州的船只可经过湘桂运河直抵西安、洛阳、开封和北京。铁路公路运输兴起后,湘桂运河的功能才日趋萎缩。1958年及1975年东安县境内修建湘江电站,因未建船闸,致使湘桂水运基本中断。2007年8月3日,周强省长在《中国水运报》发表的题为《参与黄金水道建设,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文章中提出:“远期着眼打通湘桂运河,连通珠江水系”。湖南应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广西的合作,尽早启动湘桂运河工程。
  
  (六)抓住三峡水库运用后给洞庭湖综合治理带来的新机遇,把湘江建设成南联珠江、北接长江,长达数千里的南北水运大动脉。三峡水库运用后,应寻求解决洞庭湖用水和航道建设的新对策。由于三峡水库清水对荆江河道冲刷加剧,洞庭湖出口处只有人工筑坝,建立岳阳综合枢纽工程才能关住一湖大水。在松滋口建闸或在枝城到松滋的长江大拐弯处修建类似都江堰的无坝引水工程,扩展注滋口至松滋口和由茅草街至太平口的航道,有利于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延伸的水运网。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国大地将出现一张巨大的水网,长江、黄河、淮河、大运河、海河以及钱塘江都将网入其中,湘江必将成为南联广东入南海、北接长江入东海,长达数千里的南北水运大动脉。
  
  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表明,人类经历了有限利用自然的农业文明时代和企图控制自然的工业文明时代,正大步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时代。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随着湘江生态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郁郁葱葱的三山五岭和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定会出现在三湘大地,留给子孙后代的湖南必将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令人向往的繁衍生息之地。不久的将来,乘船从长沙经湘江直达珠江将成为现实,美丽繁荣的湘江生态经济带必将成为令人称慕的风景线,湘江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莱茵河,三湘四水一定会出现百舸争流、万船连轴的壮美景象。
  
  (2011年第7期《新湘评论》特约文章)

来源:红网

作者:郭辉东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4/21/332903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