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辉东、邓润平:湖南省人水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构想

来源:红网 作者:郭辉东 编辑:王小杨 2014-04-21 14:10:02
时刻新闻
—分享—
  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灵,人类自诞生起就面临着人水关系的实践,并大致经历了水侵水、人避水、人争水和人亲水四个阶段。湖南具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自然地理优势,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定能把三湘四水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繁衍生息之地。
  
  一、建设美好湖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基础网格已经凸现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南,北阻大湖,东南西三面环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山丘的内陆环境,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富有山泽田土和草木之利,形成了适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有利条件,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之乡的美誉。
  
  观天地之大象,诊山川之巨脉,人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条神秘的北纬30°地带。湖南国土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8°50'—114°15',北纬24°40'—30°05',与西南、沿海和西北地区比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是令人羡慕的绿色宝地之一。自然地理优势有:
  
  一是没有构造性地震带的困扰。湖南属于弱震区,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是公元209年11月15日常德地震,最大的是1631年8月14日常德6.7级地震。
  
  二是没有海侵威胁。面对海侵和海啸可能更加恶化的趋势,沿海地区在发展永久性产业和建设高规格建筑时,必须考虑海水和台风的威胁,有相当部分产业向高地或者向北移是必然的选择,湖南理所当然地是最佳选择地和转移地。
  
  三是可以避免沙尘暴和荒漠化引起的大烦恼。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地带的洞庭湖水系,仍是一块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难得宝地,可以避免沙尘暴和荒起的大烦恼漠化引起的烦恼,像这样的优良环境,在中国和世界上是为数不多的。
  
  四是在全球性水危机中拥有的丰富水资源能够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全球性的水危机已向人类扑面而来,21世纪围绕水引起的争端有可能取代目前围绕石油引起的争端。湖南的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毫米,比全国的649.9毫米多800毫米。湖南洞庭湖纯湖区面积15,200平方公里,洞庭湖多年平均径流量3,204亿立方米。湖南拥有一个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加上山塘、水库、森林蓄水、地下水,全省常年保有水量有可能争取达到1,000亿立方米,这无疑是一笔令人倾慕的巨大财富。
  
  二、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兴盛,必须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作为支撑条件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兴盛,必须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作为支撑条件,也是贫穷落后地区跨入发达地区的重大措施。古今中外有为的统治者,都把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兴邦的大计。
  
  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勃兴,吴国继起,越国、魏国称霸和秦国独强,都与兴建重大水利工程有关。“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公元前598——前591年)由孙叔敖在淮河流域的安徽省寿县南修建著名的芍陂灌溉工程,为楚国勃兴创造了条件。吴王夫差为了北上称霸运送军队和粮秣,于公元前486年在今扬州市开通长约150公里的邗沟,引长江水北流入淮河,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确切纪年的第一条大运河。魏国为了称霸中原,以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为中心,在黄淮之间大兴水利,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水运枢纽。魏文侯令西门豹于公元前422年创建引漳十二渠,形成了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
  
  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引泾水入洛水,全长300公里,十几年后完工。成都平原和关中地区这两个著名粮仓,直接支持了秦统一六国的战争。秦统一六国后,向岭南兴兵,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派监御史禄在广西兴安境内凿通灵渠运粮,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今,我国三峡水库的修建和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
  
  在埃及,公元前3400年就开始使用尼罗河每年一季的洪水漫灌庄稼。1843年开始,埃及在尼罗河上共建9处水利工程,1970年竣工的阿斯旺水库,坝高达111米,总库容1,689亿立方米,使尼罗河灌区成为世界级灌区。
  
  在古罗马,公元前312—公元226年的500余年中,罗马城先后修建11条大型输水道,引用罗马城周围的河流湖泊和泉水,城市供水取得突出成就。
  
  在印度河,20世纪20年代开始兴建印度河灌区,1960年起兴建印度河调水工程,由三大水库、19座拦河闸、13万余眼管井和57,100公里引水渠组成,年引水能力达1,296亿立方米。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调水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西部开发。1931年在科罗拉多河兴建坝高221米的胡佛坝,总库容352亿立方米。1937年和1959年,先后开工建设中央河谷工程和加利福尼亚州引水工程,使加州中部、南部严重干旱缺水和洛杉矶2,000多万人的用水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使美国最贫穷落后的这个地区成为工农业生产相当发达的地区。田纳西河流域干流全长1,046公里,20世纪40年代开始综合治理,在干支流上修建大型水库32座,航道通过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美国21个州的内陆航道及国际水道相连接,100多个大型国家公园,400多个旅游休闲区,几百个路边公园,旅游宿营地和商业旅游区,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流域区。各湖泊、水库和河流岸边成为公认的全世界流域治理开发的典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治水观念,当代湖南人有智慧、有能力、有条件为建设人水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谱写新篇章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一诞生,便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获得理想的生存环境。今天,人类所拥有的条件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当代湖南人有智慧、有能力、有条件为建设人水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谱写新篇章。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和谐美好的理想,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资源开发利用的层面讲,应当建设节约型社会;从知识积累传承的层面讲,应当建设学习型社会;从社会稳定有序的层面讲,应当建设法制型社会;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全面和谐的层面讲,应当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循环。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寻找和开发替代资源,发展可再生资源,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证。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
  
  (三)以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可持续发展为轴线,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优美人居环境。
  
  湖南90%以上的县市城镇坐落在湘资沅醴四大流域的干流和支流两岸,要以四水流域可持续发展为轴线,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方针,以大流域治理为骨干,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把通航、电站建设和流域治理开发相结合,把修建道路与堤防建设相结合,城区的河道要尽量修建成景观型河道,使水中和岸上观赏景点水清岸绿。江中洲滩成为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景点。
  
  水与人一样,都是要有出路的。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会给人死路。建设城乡优美人居环境,必须首先考虑水环境的容量和洪水出路。在建设人水和谐水环境时,必须要有新的观念和新的举措。要学习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建设与美化城市水环境的经验,学习江苏、浙江疏浚和开发利用江河的经验,推广常德建设防洪墙与疏浚城内穿紫河、长沙建设湘江风光带以及凤凰、永兴建设山水城市的经验,在搞好城市防洪的同时,探索洪水资源化和泥土资源化的新路子,在江河两侧的低洼地带,深挖一批大型人工湖泊,既可分蓄洪水,又能发展淡水养殖,挖出的泥土还可以转化为宝贵的财富。
  
  长株潭三市处于湘江中游最大的河流弯曲处,是长江以南最具开发潜力的“金三角”风水宝地。长株潭的水环境建设,应当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突出山水特色,把山、水、洲、城融为一体,建设成为美丽的山水城市群。
  
  四、把治山治水相结合,大规模地进行山江湖库综合治理,湖南能够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息之地
  
  21世纪湖南重大治水工程主要有:
  
  一是治湖工程。洞庭湖未来的重大治理工程有三个:(1)加强洞庭湖蓄洪区建设,使其成为保国安民的湖。有关研究表明,三峡水库建成后,可以部分替代洞庭湖的调洪功能,但若遇10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洞庭湖还需要有300亿立方米的蓄洪能力;若遇100年一遇的大洪水,城陵矶附近地区仍有210亿立方米超额洪水的蓄洪任务,湖南、湖北各承担一半。(2)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使洞庭湖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方案,2015年以后洞庭湖的天然湖泊面积将恢复到4,350平方公里以上,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同时加大挖泥船挖掘湖内泥沙的进度,加上新构造运动带来沉降的影响,不久的将来洞庭湖有望超过鄱阳湖,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3)堵支并流,四水建闸和湖口筑坝。扩展松滋河道,并使之在安乡县至南县与藕池河相连,然后由新洲入东洞庭湖,有可能成为洞庭湖内河湖治理的一项重大举措。三峡水库正常运行若干年后,泥沙淤积减少,荆江河道将向下涮深,洞庭湖出口可能大为下降。洞庭湖出口处只有人工筑坝,建立控制工程才能关住一湖大水。
  
  二是江河治理工程。湖南有大小河流5,341条,水域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应当在加速建设主要河流梯级枢纽水电工程的同时,花必要的力量使已有水利工程充分发挥配套作用,并进行整治河道和水库清淤,让清灵之水润泽潇湘大地,力争在2020年建成以洞庭湖为中心,连通湘资沅澧四水的航运体系。湖南境内每年白白流走的洪水有500亿立方米。洪水资源化的重大举措有三项:(1)继续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森林“绿色水库”的储水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雨水收集利用;(2)对江河湖库塘进行疏浚和清淤,提高地面水体的储水功能;(3)在低洼地带即本来是自然湖泊的地带深挖一批大型人工湖泊,发挥中下游湿地的储水作用。
  
  三是构建互联的自流灌溉系统。建国以来,湖南共建水库13,280多座,数量居全国之最,还有11大灌区。全省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水利工程,像一根南瓜藤上结了很多瓜一样,大小水库和灌区用渠道相连,韶山、欧阳海、青山垅、铁山等灌区,至今运行良好,而近些年修的水库大多只发电和蓄洪,没有形成互联的自流灌溉系统。
  
  四是从东江水库引水直供长株潭。考虑湘江流域曾经出现过严重干旱缺水的情况,为了满足长株潭城市规模扩大以后的用水需要,并使长株潭人民能喝上优良的饮用水,近期可从浏阳株树桥水库引水供应长沙,远期可从东江水库引水直供长株潭。东江水库总库容91.48亿立方米,常年蓄水量80亿立方米左右,最大坝高157米,坝顶高294米,正常蓄水位285米,能够直流长株潭。
  
  五是沟通湘桂运河把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湘桂运河是我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第一条历史航运水道。筑在湘江之上的“人”字型拦河大坝,将七分水自然分流回湘江,三分水经运河入漓江。对湘桂运河的整修、改进和利用,无疑会成为我国一项令人瞩目的水利工程。本文第一作者1998年8月撰写《洞庭湖治理与开发》一书时专访过“长江王”林一山,时年87年岁的林老是这样说的:“对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灵渠,我专门进行了研究,1,000吨大船可以走,我亲自去看了,工程量不大,湘江上游建一个梯级工程,漓江修一个升船机,鱼嘴修一个水平沟渠就可以了。”21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能修建灵渠,并通行到20世纪初期,当今的现代人难道不能再次连通吗?
  
  进入21世纪,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的优美人居环境已成为新的时尚。曾经是“遥看洞庭山水翠”,“湖光秋月两相宜”的湖南,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山治水治湖治库相结合,必将呈现“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壮丽景象,浩浩汤汤的洞庭湖和郁郁葱葱的“三山五岭”一定会出现在潇湘大地,留给子孙后代的将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令人向往的繁衍生息之地。
  
  文/郭辉东、邓润平
  
  (作者工作单位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

来源:红网

作者:郭辉东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4/24/332903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