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长沙马拉松
前不久,美国唱作人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似是爆了个冷门。然而从这突破局限的评奖视角里,回望这位老人凭借其才华与个人魅力所曾引领的摇滚时代,回望这迄今仍在涌动的超越主流文化的精神追求与理想主义,出乎意料,却又在一片感慨声中归于情理之中了。
当诺奖成为谈资,作家村上春树未能幸免,再一次的,成为新闻与段子里的焦点。国民话语里常见的一种调侃是,他又陪跑了一次。自2009年以来连续被视作诺奖的热门人选,却连续落选陪跑。
然而村上自己怎么看?“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就村上而言,个人最为触动者,是他以对跑步的坚持释解了创作与劳作的关系。“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我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随后的三十多年,村上过着僧侣般严谨的生活,保持每年都能出一本书,两三年写出一部长篇小说的节奏。这些作品赢得也打动了众多读者。
说到跑步,自然不能不提马拉松。这项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民参与,俨然成为了全民健身项目。2011年,中国马拉松的数量还是22场,到了今年,飙升为263场。涵盖了中国28个省、自治区的127个城市。
绿色健康的跑步热潮也席卷了长沙这个山水洲城。经过多年努力,作为长沙有史以来首次国际马拉松赛事,2015长沙国际马拉松(以下简称长马)于去年十月横空出世、成功举办,定格了每一位奔跑者的坚持与冲刺,激情与感动。时隔一年,第二届长马在10月30日如约而至,2万名选手参赛,再次点燃了人们的运动热情。
今天,属于长马的奔跑者。
马拉松最大的魅力之一也许就在于其开放,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男女老少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就可以参赛。它不强调竞技,参赛者可以轻松愉悦地跑,譬如这次长马继续创新,2公里的欢乐跑打造亲子概念,全家一起上阵“爱长沙,辣就跑”,“舌尖上的马拉松”则是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食品补给点,参赛者可边跑步边体验湘味美食。
马拉松的场地也是开放的,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而言,每跑一步、每过一段皆为风景。如长沙马拉松选手刘群英所分享的,“从第一次参加比赛的5公里到现在的100公里,我收获了无数美如画的风景。”而此次长马沿路风景定不会负其所望了,全程马拉松将从贺龙体育场出发,围绕长沙一江两岸展开,跑友沿路可远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一览“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的杜甫江阁,还可橘子洲头体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豪情。
不过全程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程对于普通人而言,终究是体能极限的挑战。借用作家冯唐的描述,“意味着把左脚放在右脚前面、然后把右脚再放在左脚前面,如是,六万多次。”这样的长跑体验,是痛并快乐着的。行进中的汗水与艰苦带来痛感,身体与精神上的超越则生成快乐。
在1996年一次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赛事中,村上起初踌躇满志,等到过了55公里,路程变得极其痛苦,他感觉自己像块在绞肉机里艰难移动的牛肉,累得几乎要瘫倒在地。但是他挺过去了,跑了11小时42分。这次难忘的经历让他意识到,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此次长马参赛选手陈晓冬,曾经工作繁忙又不喜欢跑步,因想要调整身体状态而接触跑步,如今已有一年半跑龄。当问到他最难忘的一次跑马经历,他脱口而出,人生中第一次全马也就是去年的长沙马拉松,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崩溃,什么叫不能承受的身体之重,在最难受的时候,只能用力告诉自己,一旦出发便无法回头,唯有坚持。而坚持之后,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变得更好。
人生也是如此,走着走着,会如冯唐一样突然明白,“人生其实到处都是马拉松,特别是在最难、最美、最重要的一些事情上。”
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没有全面健康也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向一座全面健康之城迈进,具有广大参与度与美誉度的马拉松赛事可谓一个重要支点。筹办方希望能够将长马打造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让全民爱上跑步,养成健身习惯,促进全民健身与健康。然而一项大型赛事的举办并不容易。以首届长马为例,对于长沙是有史以来互动性最强、参与人数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体育比赛,1.5万人在城市中奔跑,沿途的安保、交通、医疗救护、赛事服务如何到位,可谓工程巨大。而今年,参赛者增加到了2万人,也就意味着相关保障工程更为艰巨,就拿志愿服务保障来说,长马组委会今年共招募了2250名志愿者。
不过,跑步的精神要诀在于,每一步的跨越都是重要的成功。长马去年初生即获各方点赞,被中国田协评为铜牌赛事,今年赛事组织上更为严谨细密和人性化,同时注重地域特色。这项全民运动赛事正在展现长沙城的激情与风采,也在引领低碳、绿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要走多久的路,才能被称为一个人?”这是可以吟唱的诗,也是关于人类存在的终极思考。
一个人要唱多久,才能成为一个作家?答案在迪伦创作与吟唱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不断改变面貌,从民谣到摇滚,70年代成为基督徒,发行福音专辑,后又冲破80年代低迷期,重出江湖,转向布鲁斯、蓝草风格。拒绝标签,坚持创新,这是保持前进的迪伦。
一个人要跑多久,才能跑到向往之所在?答案在每一个跑者的奔跑人生中。
村上以跑者自居。跑步与写作两者合二为一,于他而言,都是喜欢的事。“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在持之以恒的跑步中,他捕捉健康、灵感与故事,超越昨天的自己。
当我们理解了跑步,也就理解了为何于村上、于迪伦而言,获不获诺奖实在太次要了。奖项总是一种稀缺的荣誉,而写作关涉每一热爱思考与表达的个体。花落谁家,便祝贺且细细品读好了,在思想的王国里,摘了桂冠者并不就比低了其他创作者与作品。每颗星都在闪耀光芒,每朵花都在释放芬芳,每一个笔耕不辍的创作者都在创作者自己,在具体时空里用汗水成就其独一无二。
在人生马拉松路上的每一个跑者亦如是,无关外在荣誉的梯级,在奔跑中挑战自我,也实现自我。
奔跑吧,朝你所喜欢的,所向往的。路在脚下延伸,心在路上奔驰。
一条探索之路,一条进取之路。
一条胜利之路,一条自我之路。
一条爱之路,一条友谊之路。
一条希望之路,一条回家的路。
文/李赛可
【三湘要闻,全新呈现。论道湖南频道每日下午推出《品读湖南》,每期以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领域新闻或现象为选题,进行人文解读,一起打捞新闻背后的湖湘密码,以飨读者诸君。作者系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本文为2016年第29期】
[延伸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