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微短剧:不断拓宽创新发展路径,迎接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晨婕 凌菁 编辑:唐盈 2024-03-21 20:02:44
时刻新闻
—分享—

□李晨婕(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凌菁(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主打轻体量、快传播的微短剧在各大社交平台呈迅猛发展之势,各级主管部门及平台机构也陆续出台相关的扶持引导政策,微短剧行业逐步改变了原有的低质化、同质化的创作之路,作品的精品意识不断增强,短剧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与往年相比,在2024年春节档的视听内容混战中,众多优秀微短剧作品凭借内容创新突出重围,受到行业与市场的广泛关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日订阅额超两千万、在抖音上的话题播放量超过4亿、单集点赞量突破150万、上映首日充值金额超2000万,腾讯短剧《见好就收》分账金额超1800万、《授她以柄》上映13天分账金额就已超500万等。由此看来,只有不断拓宽创新路径,提升作品质量,微短剧才能够赢得观众的普遍认可,为推进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1.扩大创作视野,彰显短剧时代性生活性

文艺作品要立足于时代、立足于人民、立足于民族。网络微短剧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形式,需从单一模式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无论是以虐恋、甜宠和萌宝为题材的女频短剧,还是以战神、逆袭和神豪为题材的男频短剧,都摆脱不了“剧情狗血且土味”的标签且内容高度同质化。而随着微短剧进入精品化、成熟化阶段,整个行业需要审视当前微短剧创作的现实转向问题。

当前,有不少微短剧项目开始聚焦社会问题、文化非遗、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话题,使得创作题材的时代性和生活性显著增强,为整个行业打开更多想象。从聚焦新时代乡村文旅题材的《飞扬的青春》《落花生》《别打扰我种田》到聚焦传统非遗文化的《逃出大英博物馆》《一梦枕星河》《玉姬书》,从生态环保题材的《我等海风拥抱你》《汉水人家》到围绕女性意识讲述女性成长的《二十九》《女孩们》……这些已有的短剧在同质化严重的短剧潮流中走出了一条“异质化”道路,提升了作品的内容厚度,细微见出审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可谓“内外兼修”。

另外,从各级主管部门和各个平台的近期相关举措来看,未来短剧的创作题材将更加贴近时代,立足人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筹划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提出可以结合重大考古工程、取材非遗项目、围绕城市漫步线路、聚焦乡村振兴等,“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让正能量有大流量,让好作品有好收益。未来一年,抖音将携手各媒体机构围绕“向阳篇、向善篇、向美篇”三大主题和“致梦想、致青春、致温暖、致振兴、致国风、致想象”六个方向,共同创作更多高质量、有烟火气的微短剧作品。芒果TV也与抖音达成了关于微短剧的深度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并重点发布了“精品短剧扶持计划”,将通过流量激励、专项基金等支持手段,面向行业激励优质网络微短剧的开发和制作,并展开短视频二创、品牌营销与内容宣发等多方面合作。

这些“真善美”主题创作微短剧在选题、立意上紧跟时代发展的脉络,在创作手法上发挥微短剧独特的审美与传播优势,推动作品映照社会动向与社会风貌,融于现实表达,倾注人文关怀,促进微短剧行业发展。相信在未来这几年内,会涌现更多贴合时代,贴合生活的精品短剧与观众见面,带动行业对题材和内容进行创新和突破。

2.创新技术维度,提升微短剧表现力创造力

微短剧内容维度的创新占据了该视听形态进化的主流,随着微短剧产业迈向更为成熟的阶段,微短剧的技术维度也在悄然升维。

创新微短剧的技术维度,这背后既是微短剧发展到一定节点产业升级的需要,也受当下AIGC、虚拟制作为代表的新技术向影视行业渗透大趋势所影响。而微短剧本身所具有的剧集时间短、制作成本较低廉、制作周期较短的特点,让微短剧相较其他视听形态可以更好地试验这些新技术。从技术维度看,AIGC的出现或许也能将微短剧IP宇宙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内容创作,AIGC同样也为微短剧行业赋能。一览科技与欢雀影业合作的古装悬疑谍谋微短剧《蝶羽游戏》,前期剧本撰写部分是由编剧徐婷在一览运营宝AI编剧的辅助下完成的。腾讯视频微短剧《请叫我乌雅氏》《昭华撩乱》中,全程采用ULight虚拟拍摄制作,微短剧制作方和虚拟制作厂商的握手无疑是一场双向共赢的合作。不仅省去搭景造景的成本,而且微短剧制作方系列剧制作的效率也会再上新台阶。制作方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剧本创新和角色塑造上,解决微短剧内容同质化及深度不足的问题,而虚拟制作厂商也能以更低成本试验和探索技术赋能。

就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虚拟制片的反馈是相对不错的。中国首部虚拟制片微短剧《柒两人生》,话题#短剧特效这么牛了吗#在其播出后不久就登上了抖音热榜,500多万人在看。该剧采用真人实拍与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将“虚拟制片”融入到悬疑题材之中,不仅加深了悬疑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剧情张力,也能够提升微短剧后期制作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是微短剧类型题材在技术层面的一次创新实践。

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不断渗透微短剧制作全流程,两者的深度融合将会催生出更多机会。比如,VR、AR等技术将开启微短剧的新型创作方式,而类似互动短剧这样的内容形态,随着AIGC的迭代发展,用户体验过程也会随之变得更为智能。微短剧“短”的优势,在技术领域也将体现得更为极致。

3.加强产业协同,带动IP及衍生品开发

目前,网络微短剧市场加入了诸多新成员,其中包括政府机构、国资企业、出版集团、广电媒体、网文平台等,共同助力微短剧质量提升及内容创新。短剧行业与其他产业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态势。

“一个创意、跨界产业、多种版本、不同载体”,不同产业间共同打造跨界合作的微短剧作品。如微短剧《BOSS爱上鸟》的爆火离不开微短剧中贴合剧情的原创音乐的功劳,其团队选择与深耕音乐产业的杰斯娱乐合作打造原创OST《愚忠》,并联动粉丝量一千五百万的音乐博主黄立业。这种模式整合了影视、音乐、社交等多层面热度,形成长线IP。游戏公司在近半年来也纷纷布局微短剧市场,阅文与互影科技联合推出了双人互动影游《谍影成双》,河马游戏与华策影视合作把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IP元素改编为互动影视类项目,这些围绕短剧的产品也将陆续浮出水面。这样的跨界合作可以为微短剧注入更加多样的元素和内涵,提升短剧的质量,扩大微短剧的受众群体,同时扩大微短剧的营销渠道和市场影响力。

通过周边衍生品产业与微短剧产业的联动协作,助力微短剧实现更加广泛的价值输出。一是打造传统的实体微短剧周边,微短剧的人物、故事情节等诸多元素可以被打造为IP,开发为手办、玩具、文创、家居用品等周边产品。二是开发数字衍生品。数字衍生品相比实体衍生品更易保存而耐久性强,价格便宜,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目前我国微短剧的IP衍生品仍面临着设计同质化、模式化等的问题,销售模式、授权模式等也有待完善。从总体来说,当前微短剧IP及衍生品开发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4开年以来,微短剧市场动作频出,既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提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本领。微短剧在内容生产、技术开发、产业协同方面不断探索,行业正在一步步迈向正轨,相信微短剧行业将迎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

本文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社科研究项目“网络微短剧的内容供给与质量提升研究”(项目号GD2314)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晨婕 凌菁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7/65/136582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