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思政课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来源:红网 作者:谭凯 编辑:陈晓丹 2024-03-18 17:39:07
时刻新闻
—分享—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五周年研究成果

□谭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思政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师所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既指出了思政课教师必备的“六要素”,也指出了思政课教学所要坚持的“八个统一”。五年过去,笔者作为参与了那次座谈会的思政课教师,切身感受到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呈现的可喜变化和崭新面貌。

思政课教学内容更有含金量了。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思政课教学越来越重视,思政课教师也十分重视课程内容含金量的提升。教学往理论纵深剖析,越来越强调说理的重要性。过去的思政课,过于强调“怎么做”,而对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论剖析不深,道理辨析不明,也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上越来越困惑,行动与思想脱节。现在的大学思政课教师逐渐意识到,思政课要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尤其要讲清楚理论问题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只有讲清楚了“是什么”和“为什么”,当代大学生才真正会从心底里知道“怎么做”。这就要求思政课说教的意味少一点,说理的意味多一点,也倒逼思政课教师将功夫花在课堂之外,既要广泛阅读理论文献和学术文献,还要仰观俯察,体验现实生活,并作出深刻思考,只有这样,思政课的含金量才会提上来,思政课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思政课教学形式也不断多样化。探索思政课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是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中的具体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00后大学生也呈现出新的成长特征。根据学生出现的新特征探寻科学的教学模式,也是思政课教学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根据00后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思政课重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在网络上让思政课也能与大学生相遇,让大学生更便利地接受到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微电影”“大学生讲思政课”等围绕思政课展开的全国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此外,很多高校也根据各自不同的特色,因地制宜展开思政课教学。比如,有的高校作为百年名校,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将这些自身固有的资源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将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此外,很多高校打破思政教学课堂的空间限制,将课堂延展至教室之外,带领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场馆进行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理论背后的故事,打造独具一格的“移动思政课”,大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模式印象深刻。

教育主管部门搭建了更多的平台助力思政课教师的成长。相较于过去片面注重科研的状况,近几年“科研与教学并重”,这对于高校年轻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利好,思政课教师的成长不再从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的单一通道出发,教育主管部门搭建了更多的平台强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既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给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新的通道,这对于思政课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和自我价值的确认都有正面的意义。如,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办、兴起于2010年每两年一届的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第四届之后,单列了“思想政治专项”的竞赛通道;2019年,教育部主办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两年一届,思政课教师按课程进行竞赛展示,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脱颖而出,带动了广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教学水平的重视和提升,也助力了自身的职业成长。

思政课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统一”的总原则下,思政课建设还将继续努力,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难忘的课程。

来源:红网

作者:谭凯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7/52/136414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