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来源:红网 作者:胡艺华 肖海心 编辑:陈晓丹 2024-09-23 16:28:25
时刻新闻
—分享—

□胡艺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站博士后) 肖海心(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都积极行动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这一重要论述,必将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

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导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要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乡村到底是谁的乡村”“乡村究竟为谁而振兴”“乡村关键靠谁来振兴”等一系列前提性问题。从认识论与价值论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人们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可以更加深切体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目标。我们党之所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战略和重要抓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要振兴,农民必振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务之急就是要让乡村振兴走进农民群众的心里,振奋精神,提振信心。对农民群众来说,乡村振兴不仅是双向奔赴、双效赋能的美好愿景,而且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现实场景,乡村振兴的成果成效只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真正在农民群众的心里生根发芽。从这个意义上讲,切实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理应成为乡村振兴必须始终坚守的价值导向。

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是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有机统一、系统集成、协同发展。这五个振兴各有侧重,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等方方面面,连通了理论、政策、实务等各个环节,包含着需求、资源、利益等多种要素,可谓是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从整体上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方面的振兴。乡村振兴不振兴,关键看“三农”行不行,关键看百姓信不信,只有农民群众认可、认同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就意味着要推动农业增加效益,让农业的产能高起来、实力强起来,也意味着要推动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更意味着要推动农村增加活力,让农村的形象立起来、环境美起来,这一切共同汇成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惠。农民群众的实惠作为一个核心目标和价值主线,始终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要素、全过程、全视域、全方位、全链条,直接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力度、效度和创新度,直接决定农民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参与度、活跃度、贡献度和满意度。

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归宿

乡村振兴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画出来的,更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我们党的团结带领下实干出来的、创造出来的。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力量,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做实、做细、做好、做精农民群众的工作,不断强化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自觉、实践自信、本领自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价值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广泛凝聚农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磅礴力量,着眼、着手、着力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从乡村振兴中得到实惠。

来源:红网

作者:胡艺华 肖海心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3/67/142971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