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汤建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做到“四个坚持”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唐盈 2024-06-01 20:11:07
时刻新闻
—分享—

□汤建军(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总书记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再次认真研读其讲话精神,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义不容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是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其基础在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其源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其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果没有中华文明5000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没有中国共产党100多年苦难辉煌的历史,这样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任何依附和任何根基。今天,我们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实就表明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有许多中兴王朝都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中国、历经汉武大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到文景之治,再从贞观之治万国来朝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大元王朝,其疆域东达日本海与高丽、北达贝加尔湖、南到安南、西达东欧、黑海与伊拉克地区,再从大明郑和“七下西洋”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到康乾盛世。这其中有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必定拥有同时期世界上最优秀的制度,最优秀的制度背后必定拥有同时期最优秀的文化,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式现代化举世瞩目。其中包含的“核心”意识、“大一统”“中央集权”“举国体制”“人民主体”“独立自主”等民族优秀文化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化基因。其与美西方现代化本质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执政党代表人民始终驾驭着资本,而美西方现代化却还停留在以资本为中心,资本始终驾驭着执政党。因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着世界进步潮流。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不仅充分表明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深刻认识,而且充分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高度。

二是坚持独立自主。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极大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和宝贵经验。“两个结合”是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由之路。其中“坚持独立自主”,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所谓独立自主,多指一个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从来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既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又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还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既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又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当前,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文明现代化,就应按照总书记要求,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立足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而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之康庄大道。

三是坚持开放包容。百多年党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两个结合”的最大成果,也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最大特色。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两个结合”的前提、结果、意义,即“结合”的前提是彼此相互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的意义是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实践证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既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又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还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既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又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还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当前,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征途中,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坚持开放包容、兼容并蓄,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才能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创新,就是指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寻求推进改革发展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共党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方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当前,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精准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和主题主线,深刻揭示中国和世界发生历史性变革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从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出发,以自信自立之根本观点,坚持守正创新这一根本方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崭新高度上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其“双创”中极大繁荣中国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0/83/139617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