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代高职院校“德法课程”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红网 作者:郑琦 编辑:陈晓丹 2023-12-25 16:10:29
时刻新闻
—分享—

□郑琦(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显然,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最好的课程资源,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养分,感悟精神,传承基因、赓续血脉,德法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以我院为例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情和目标,结合我院高职学生心理特点,顺应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对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要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后简称“德法”)课程改革创新路径:教学内容创优、教学方法创优、教学设计创优、教学资源创优、师资建设创优、常态机制创优、考核评价创优。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的现实样态研究

通过超星学习通后台数据分析、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数据和学生评教系统数据,分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实样态,包括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情况、教学内容整合构建情况、教学手段运用情况、学生实践活动成效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探究等。

教学内容方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不够,身边发生的“模范榜样”挖掘不够;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不够丰富,课堂有一定抬头率,但点头率还不够;教学设计较为常规传统,还应结合学情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有参与感、获得感;教学资源形式较为单一,视频资源居多,自建资源和实践性资源建设还不够;师资建设方面,法学专业的教师占比较低,缺乏法学相关专业背景和司法实践经验,使得在法治教育部分教学中,学理讲授不透彻,讲述司法案例或者社会特点法治现象分析时不深入不专业;常态机制方面,课程发展、教师发展缺乏清晰的长期规划以及过程督导,使得课程团队的成长速度滞后;考核评价方面,内容多样、主体多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体系建设还不够,考核主题不够多元化,考核内容不够精准,考核形式不够多样等。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的路径研究

1、《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之教学内容创优

在教学内容创优方面,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教学团队须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调研各专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法治素养的不同需求,丰富教学案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应将教材内容与时事热点、社会焦点、人生节点、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凸显教学内容职业化和模块化。

开发使用《学生学习与实践手册》,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帮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客观评价学习过程,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综合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开发建设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必修课相配套的系列选修课程(如《法治中国》《湘潭伟人名人文化》)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之教学方法创优

用好用活超星学习通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通过平台发布通知、签到考勤、随机选人、问题抢答、课堂投票、多屏互动、话题讨论、单元测试等功能激活课堂活力,提升学生课堂体验;线下通过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形式。

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实践教学法等,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造观点碰撞、思想激荡的良好教学氛围,通过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协作能动性,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获得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之教学设计创优

采用“三段、四步、五促”教学思路,三段:课前、课中、课后,课中四步:“一谈、二思、三践、四悟”,谈:师生就课前遇到问题交谈,梳理知识框架,确定本次课重难点;思:通过头脑风暴、观看视频等手段引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践: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自由发言、辩论比赛等课堂实践进一步探究问题;悟:教师总结归纳,学生领悟;五促:促使学生提升认知水平、促使学生提升能力发展、促使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促使思政课堂入脑入心、促使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实现“有知有味有策略、环环相扣活力足”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

4、《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之教学资源创优

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建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库,拍摄课程微视频,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充分利用理想信念教育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校园故事汇、鲁班文化廊开设“行走的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固定每周二下午为统一集体备课时间,每半个月至少一次集体备课,整合备课成果资源。团队负责人须在每学期开学前做好学期集体备课计划表,明确每次集体备课专题,做好分工和充分准备工作,使用最新的案例、视频、时事政治,充实教案和课件,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活动,整体提升团队教师的整体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

5、《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之师资建设创优

做好团队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要求团队教师用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积极组织团队教师参加全国全省示范培训、“周末理论大讲堂”“开放式课堂培训”等。做好团队教师社会实践专项工作,每年暑假开展1次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主的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引导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以赛促教,资源共享。鼓励、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级各类职业能力教学比赛、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等,每年组织获奖的教师举行1次专题经验分享会、每学期举行1次公开课。结合实际,择优培养一批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并择优推荐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先推荐获奖的教师参加省内外、国家优质培训及实践活动。对新进教师实行传帮带,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全方位成长。设置新进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晋职称教师展示课,要求团队成员听课全覆盖,上展示课全覆盖。

6、《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之常态机制创优

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确定每月至少集体备课两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学生思想状况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文件等内容。以集体备课为着力点,构建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推动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活动,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打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金课”,促进德法课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结出有影响有实效研讨成果。落实教学督导和听课评课制度,全面提升团队教师教学水平,保障教学效果。

用活用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继续围绕课程开发及其教学运行,在课程和教室个人层面,对照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建设规划,运用学院内部质量诊改门户系统数据平台的关键数据分析,针对未达标指标和预警指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切实做到课程层面与教室个人层面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

7、《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创新之考核评价创优

课程团队须进一步探索、建设内容多样、主体多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考核体系。强化过程考核,将学习过程、实践作业和理论考试有机地适配,科学配置考试权重。采取过程性评价+社会实践评价+期末考试三者结合方式,量化考核指标,通过学习通平台精准实现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数据掌控。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作品质量、课堂参与、行为改变、资源库使用为考核内容,实现考核精准化;以线上测试、期末考试、上传作业来实现考核形式多样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德法课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里上的首门思政课,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讲好思法课责任重大。德法课应不断改革创新,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以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堂,传递有温度的思想,传递信仰的力量,引导青年学子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努力引导青年学子在系统学习、深入思考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躬身实践,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课题项目】2022年度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2ZX01)

来源:红网

作者:郑琦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56/69/133874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