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毅(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
2008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再到目前全国建成运行和规划建设的陆港项目300多个、国际陆港项目70多个。近些年,湖南的怀化、衡阳、永州、郴州、常德等地市也纷纷开展陆港建设,陆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省陆港乃至陆港所在地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陆港属于物流枢纽范畴,物流枢纽建设的环境过去与现在不同、湖南与其他省份不同,湖南陆港就不能按以往和其他省份的模式、路径予以建设,必须“顺应大势、符合实际、尊重规律”,即满足“三个契合”。
契合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战略部署。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的第一份五年规划《“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全国物流枢纽建设做出战略部署,在发展“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中实施“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发挥市场机制,整合既有物流资源,建立分层分级、完整高效的现代物流集聚、辐射系统,其中第一层是国家骨干网络级,第二层是国家骨干网络级之下的支配系统——支线和末端配送系统;通过物流系统变革来引导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湖南各城市建设陆港就要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战略部署指引下,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发展区域“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中,承上启下、融合内外现代物流系统建设陆港,引领和支撑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契合湖南内河港实际和建设规划。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湖南港口布局规划(修订)》提出对14个地市布局规划建设“一市一港”。所以,湖南陆港所在城市都有内河港口。因此,湖南城市陆港建设与其他内陆省份不少完全无内河港口城市的无水陆港具有很大的差别,必然要与其所在城市的内河港口一并规划建设,本质上建设的是内陆港:撑起内陆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通道,与沿海港口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包含内陆无水港和内陆河港两种形态。如此,湖南陆港建设就要发挥两种形态内河港同时具备、同处一城的条件和区位优势,建设内陆陆水组合港,形成优质铁水、铁公、公水联运载体,发挥出强大的铁水、铁公、公水联运功能作用,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陆港经济和港口经济。
契合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一是打造物流承载空间。建设“通道+枢纽+网络”型内陆港物流枢纽,发展物流承载空间;构建与内陆港物流枢纽协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出物流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二是枢纽运行的网络化。遵循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实现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物流网络,产业经济网络与城市内陆港枢纽经济网络的协同发展。三是产业生态化的变革。按照城市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构建物流业、制造业、贸易业等产业共生体系,有效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内陆港物流枢纽经济建设,引领支撑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创新发展组织模式。陆港物流已经走过产业技术变革阶段,正处于产业组织方式变革阶段,应通过建设“产业聚集发展的内陆港枢纽承载城市+要素聚集作用的内陆港枢纽运行载体”的现代供应链的空间载体、组织中心,实现物流新型组织形态,发展形成和发展壮大内陆港枢纽经济。
来源:红网
作者:卢毅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