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汤建军:屈原精神千年不朽的奥秘——屈子归天2300年祭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陈晓丹 2023-07-13 13:38:12
时刻新闻
—分享—

a2c4521b-95ec-42e5-a9c2-bb969e52.jpg

6月21日,纪念屈原逝世2300周年"水祭"大典在汨罗举行。

□汤建军(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每年端午节之际,全球华人都热衷于包粽子、赛龙舟,这都源于中华儿女对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

屈原何许人?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少年屈原受过良好教育,志向远大,少年得志。《史记·屈原列传》描述他博文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公元前317年他深受楚怀王信任,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因为他推行变法图强,确实侵犯旧贵族利益,让旧贵族面临覆灭风险,所以他遭到旧贵族反对和仇恨。

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兴师伐秦,在丹阳之战中丢失汉中郡。公元前304年,屈原初次流放到汉北,今天的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白起将军攻破后,在报国无路、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情况下,屈原悲愤之际,怀沙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一)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竭。”屈原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他出身名门、好学修身、品行高洁,23岁,他少年得志担任楚王的左徒(相当于宰相)。担任楚国左徒期间,他提倡“美政”,从事变法改革,制订出台各种法令,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使楚国实力大增,秦楚争霸成为历史热门话题。在他辅佐楚王13年之后,36岁盛年之际,他因遭到这些贵族的排挤诽谤和秦国使用反间计迫害,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99年,他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楚国都城时,还力劝楚怀王不要赴秦王的“武关之会”。但他的忠言进谏再次遭到楚王拒绝。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在秦国,秦楚因此绝交。43岁的屈原此时又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被放逐江南。公元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他遍览楚国先王始封之地的大山广川。公元前294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郊旷野。这次流放长达16年之久。

纵观屈原一生,其忠君爱国、忧民爱民、合众抗秦、强盛楚国、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其上下求索、修身齐国、诚勇刚强、不懈斗争、坚毅奋进的高贵气节,在其政治生涯、流放经历和浪漫诗歌中得以充分而灿烂展现。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这样评价屈原:“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其实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内容的。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内容。”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在日前汨罗举办的“屈原精神及时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上称屈原具有永远的求索、不灭的忠诚、不屈的意志和崇高的美感。

笔者认为,屈原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修齐治平”的杰出代表,其爱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始终不变,其求索奋进的崇高追求忠贞不渝,是新时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鲁迅称其作品是“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屈原让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代表作品共25篇,主要是《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等。《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全部人生浇铸形成的伟大篇章,其充分闪耀着屈原鲜明的个性光辉。《天问》是屈原以神话、传说材料等为题材根据自己实践百思求其解而创作的伟大篇章,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及蕴含其中的历史观、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据说是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自然充满浓厚楚国风土人情和生活气息,还留有浓厚的南楚文学传统旧痕。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屈原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李白在《江上吟》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苏轼评价屈原说:“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朱熹《楚辞集注》:“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中说:“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毛泽东多次称赞《离骚》是自《诗经》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诗歌。

纵观中国文学史,每逢民族压迫的危难关头,中国历代诗人和作家们总能写出慷慨激烈的爱国主义诗篇和雄文,应该与屈原烂漫独创的爱国主义诗篇优良传统紧密关联。世界著名学者费德林称赞说:“屈原诗篇有着固有的民族特色,然而也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屈原的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

由此可见,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影响还是世界级的。他开创了现实主义之外又一个浪漫主义的文学巅峰时代,他的诗歌是其人生、品格及其伟大时代的真实写照,更是洋溢爱国主义、忧国忧民情怀、上下求索执着和诚勇奋进品格的士大夫壮美绝唱。

(三)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一般而言,都把屈贾当成湖湘文化源头,因而湖南也有屈贾之乡美誉。屈贾之乡发展到近代,湖湘文化大放异彩,以至于“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1840年以后,湖湘人才呈井喷之势。有人认为,湖南人总是走在近代历史的最前面,譬如平定各种内乱,从“无湘不成军”,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特别是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联省自治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几乎这段历史时期每一个运动和斗争,都有湖南人在其中发挥领导和核心作用。这说明,湖南人具有创新、坦荡、决绝、坚韧的革命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屈原精神为引领湖湘文化的熏陶。历史证明,屈原精神就为湖湘文化打下了浓墨厚彩的救国救亡和民族复兴底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曾《七绝·屈原》中说:“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正因屈原精神的感召和弘扬,湖南人内在的执着坚毅,天生的拼命闯劲,再加上湘军将领打下的丰厚经济基础,这为近代以来湖南思想解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独特的外部条件。湖南“骡子”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敢扎硬寨、敢打硬仗,敢于拼命。湖南人却始终秉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总能后来居上,几度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这不正是屈原精神在近现代的生动写照吗?

(四)

今年是屈原长辞人间2300周年。我们纪念伟大屈原的时代价值何在呢?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华民族文明现代化建设、强国建设、复兴大业,都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爱国忧民、求索奋进”的屈原精神。

新时代应大力弘扬屈原忠诚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既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又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既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又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屈原的名字与爱国主义精神联系在一起,已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标签。屈原人格最大魅力就在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精神内核。抗战时期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屈原》,运用屈原精神极大感召力,呼吁全国人民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当下,强国建设、复兴伟业,都需要中华儿女大力弘扬屈原忠诚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理想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胸怀天下,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团结奋斗。

新时代应大力弘扬屈原心系苍生的忧国爱民精神。闻一多曾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等等,这些诗句展现了他关注民生疾苦、心系天下苍生、忧国爱民典范的光辉形象。《离骚》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九章•橘颂》中“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等这些流传至今的诗句,充分彰显他“不与污浊同流、与芷兰之香共舞”的高洁品行,更抒发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清代林云铭说:“屈原全副精神,总在忧国忧民上。”屈原之所以充满危机意识,就来自于他对战国七雄格局的研判和对楚国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他反复进谏而又无力改变现实,内心中充满苦闷。屈原深知自己必将“愁苦而终穷”,仍以“虽九死犹未悔”的万丈豪情,去大声呐喊,希望变法改革使国家强大,让百姓安享和平,少受战乱之苦。

新时代应大力弘扬屈原锲而不舍的上下求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探寻真理与大道的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坚毅风骨让后人感动两千多年。在《天问》一书中屈原总共提出174个问题,问天道也问人道,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当时社会变革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既表现了他对某些旧世俗观念的大胆怀疑,又表现他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的上下探索精神。屈原的求索精神,不仅体现在其“美政”理想中,而且更将其赋予治国理政实践层面。他少年得志,变法改革图强。后来被排挤和打压直至被流放,但不坠青云之志,始终爱国忧民,反复追问探求国家复兴之道,虽九死犹未悔。

新时代应大力弘扬屈原坚毅刚勇的斗争奋进精神。渔父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司马迁称赞屈原的廉洁:“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刘勰称赞屈原是“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郭沫若认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推数屈原”,屈原就是“革命诗人”“人民诗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经历和诗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他身上具有强烈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斗争奋进精神,其志洁行廉,矫然自异,从不随波逐流,所以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他都能做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保有纯净独立的人格。可以说,他是有文化深度和高度的文人,又是为广大百姓所热爱的英雄,他的斗争精神是一种高度自觉为人民而战的奋进精神。

屈原丰富的爱国主义、忧国爱民、勇于求索、敢于斗争的思想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新时代的人们传承发展,务实践行。

以此深切悼念屈原殉国2300年。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1/57/128607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