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葆革命精神勇毅前行

来源:张湘周 作者:张湘周 编辑:陈晓丹 2023-06-08 19:28:18
时刻新闻
—分享—

□张湘周(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

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警醒全党,“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 “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共产党人应永葆这种革命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这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革命事业必胜,一心一意为人类谋幸福的理想信念。

锻就坚定的革命信仰。以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为基本教材,坚持读原著、悟原理,认真研读、用心领悟,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持续增强“政治三力”,筑牢信仰之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提高政治自觉、发扬斗争精神,严守政治规矩,严明纪律法纪,守好信仰之道。自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立好党性原则,育好充盈正气,强化党性锻炼,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增强信仰之力。

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深入研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先烈们信仰的共产主义,从“相信”到“看到”,从蓝图到现实,这是一代代无私奉献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撑与力量源泉,要深深植入心里、融入血脉。我们要强化知行合一,增强主动担当,发扬有为精神,提高综合能力,铸就崇高的理想,增强政治自制力,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二.共产党人要有深切的忧患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发人深省地指出:“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后,要保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自省、不警惕、不努力,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到穷途末路。”

铭记刻骨的苦难历史。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这期间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一段血泪史,我们要以史为镜,常树忧患意识,时刻铭记落后挨打的苦难,激发斗志,凝聚力量,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奉献世界,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纪元。

肩负强烈的时代担当。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泛起,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历史性交汇;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为中国提供了新空间,国际话语权得到提升。共产党人要有强烈的时代担当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共产党人要有长远的历史眼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建设成,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漫长历史进程中,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倒,是一个极难极大的风险挑战。”

充满高度的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历史的自信决定着现实和未来的自信,来自于建党百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自于伟大建党精神和自我更新的勇气,来自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来自于团结带领全党及全国各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让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底气、志气和勇气。

坚定科学的发展思维。科学发展的思维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心一意、脚踏实地走好党和人民在艰辛探索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走好每一步。

一百多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并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强大支撑。

来源:张湘周

作者:张湘周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0/90/127409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