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政治建设篇)

来源:红网 作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编辑:唐盈 2022-10-25 16:27:0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于2022年初启动了重大课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闯’‘创’‘干’”的研究,组织全院科研骨干力量开展集体攻关,现形成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闯”“创”“干”——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研究成果,以全面总结湖南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全景记录三湘儿女勇毅前行的奋斗与拼搏,深刻揭示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事业的重要启示。红网以连续刊发的形式,摘要刊发其研究成果,今天推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政治建设篇)》,以飨读者。

307514d3-4399-4086-b671-938ce6a471c8.jpg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加强政治建设,要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关于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法治建设,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湘大地形成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嘱托,交出了一份迈出历史性新步伐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最牵挂的是群众的安危冷暖。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殷殷嘱托,守正创新开展政治建设工作,交出了一份迈出历史性新步伐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五新”实践答卷。

——人大、政协工作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努力书写人民当家作主新篇章,把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作为新时代湖南政治建设的重大主题和工作基石。一是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5月,已形成省本级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197件,设区的市、自治州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91件,自治条例8件,单行条例34件。 2021年制定、修改省本级地方性法规13件,通过打包修改决定1件,审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30件。二是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明显增强。2013年至2017年,省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集中开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促使一大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整治,相关企业及责任人被依法处理。2013年在全国省级人大常委会中率先建立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机制。三是“责任委员”形象更为鲜明。2021年,参与云上考核的684名省政协委员合格率达99.85%,189名委员得分100分以上。四是促进凝聚共识职能更有实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政协委员要更好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重要指示,实现了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于委员工作室工作的全过程。2018年以来,700多名省政协委员每年在线上委员工作室开展值班工作,群众参与300多万人次。

——民族工作呈现新面貌。十年来,湖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上半年,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4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7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60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9个、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5所。二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三五”期间,湖南整合各类资金200多亿元,重点扶持建设300多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其中87个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80个特色村镇被评为湖南最美和美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3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成功创建国家A级景区,涌现出花垣县十八洞村、汝城县沙洲村、靖州地笋村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三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通过组织“湘黔边区民族团结联谊会”“湘桂粤边区民族团结联谊会”,成立中心城市民族联谊会,召开各族群众代表座谈会,举办“中华一家亲”海峡两岸各民族交流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情更浓。

——群团组织发挥新作用。2020年9月17日,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听了杨淑亭代表残疾人群体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出了自身优势。一是凝聚起了战“疫”合力。进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省总工会第一时间启动“湘消费”助力复工复产,发放消费券29.57亿元,惠及会员237.47万人,覆盖实体商家40余万家,拉动消费350亿元。二是创新了基层工作方式。全省科协组织发展迅速,目前拥有各级组织3.51万个,比“十二五”末增长2.7万个,翻了4番。全省妇联系统“湘女e家”新媒体联盟,聚集266个官网官微、6.7万个工作联系群、5000名网宣员、200余万名粉丝,联系服务妇女群众近千万人。三是助推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共青团开展“青创10万+”创业扶贫行动,推动成立一大批青年创业服务组织,联系扶持6613名青年扎根贫困地区创业,为941名创业青年提供金融担保贷款6.66亿元。

——法治湖南建设取得新成绩。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抓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关键环节。一是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2019年,湖南明确乡镇116项权力和责任事项,同步赋予乡镇(街道)52项行政权力,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破解了上级职能部门“管得了看不见”和镇村“看得见管不着”的执法瓶颈。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集中统一的网上政府规章库,实现国省对接、省市互通,集中发布省政府规章131件、各市政府规章64件,打造了全国政府规章公开工作样板。二是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彰显。加强司法权制约监督,在全国率先出台严禁法院干警违规过问干预案件的规定。规范法官裁量权行使,开发“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平台”,在全国法院率先全面实施类案强制检索,保障法律适用、裁判标准尺度统一。三是全民法治素养逐步提高。迄今湖南涌现出80个“最美公益普法集体(个人)”。2022年初司法部、民政部印发《关于2021年度“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情况的通报》,三湘大地178个村(社区)榜上有名。

——平安湖南迈上新台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大力推进平安湖南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一是政治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2020年全省八类恶性案件降至近20年以来最低值,5年来命案下降41.36%。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湖南满意度达到98.76%,居全国前列,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社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近年来,湖南出台《关于推进全省社会治理创新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将14个市州分两批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涌现出长沙“互联网+群防群治”、衡阳“湾村明白人”等一批特色亮点鲜明的先进典型。三是政法铁军形象愈益深入人心。广大政法干警用热血和生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5年来全省公安民警有1700余人负伤、68人牺牲。

二、新时代湖南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践做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巨大成绩,创造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湖南经验。

——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广泛凝聚推动新时代改革发展磅礴力量。第一,抓住不断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持续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工作中心,湖南人大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将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及时贯彻落实到地方立法中。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后,湖南人大打出立法、监督“组合拳”,2015年12月通过《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用法治方式推进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在2020年以来的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湖南制定中医药法实施办法,推动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第二,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湖南人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嘱托,把依法守护“一湖四水”作为监督工作重中之重,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突出问题当场交办、现场督办。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及时启动修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开展涉野生动物保护“一决定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在全国率先出台补偿政策,督促各方面严格禁止和惩治非法猎捕、交易、运输、滥食野生动物行为。第三,建设“互联网+政协”,打造“永不落幕”的协商民主新形式。2016年3月以来,省政协积极挖掘互联网履职潜力,打造政协云这一“互联网+政协”履职新平台,目前已涵盖一个数据中心,“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三大渠道,“履职服务”“学习宣传”“委员管理”“数据运用”“机关办公”五大功能,“远程协商”“委员工作室”“微建议”“热点关注”“政协云书院”等20多个履职栏目,成为委员履职新平台、联系群众新渠道、新闻宣传新阵地、凝心聚力新载体,构建起智慧政协履职生态。第四,建好用活政协委员工作室,架起党和人民群众“连心桥”。把委员工作室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坚持共建共享共管,市县政协试点探索,省政协总结经验、全面推进。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提升民族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持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凝心铸魂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兴办标志性的少数民族节会文化活动,如支持开展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吉首鼓文化节、通道侗族大戊梁歌会等民族节庆活动,打造三湘大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各族群众沟通交流平台。制作民族专题片《石榴花开》、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电影《十八洞村》、大型交响叙事组歌《苗寨的故事》等优秀文艺作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全省各族学生“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品牌。三是着眼共同富裕,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扶贫劳务协作试点,出台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十条意见”,形成十八洞村等一批产业扶贫新模式;组织省内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长沙、湘潭等七市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龙山等七县等活动,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是勠力深度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省际边界地区民族团结。在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成立湘黔边区民族团结联谊会、湘桂粤边区民族团结联谊等10多种形式的联谊组织,联手创新和完善边界民族团结机制。

——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汇聚强大群团力量。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全面领导。省第十五次团代会以来,湖南共青团以党史学习教育大讲堂、青年理论大讲堂、主题党日团日、专题辅导报告会、学习座谈会等形式在全省12.7万个基层共青团组织、17.3万个少先队组织中广泛传播党的主张。二是把握新形势下群团工作规律,大力推动改革创新。2017年以来,共青团湖南省委注重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形成以“青年湖南”为龙头、全省1200余个团属新媒体为辐射的引领力矩阵。2018年7月,省妇联系统“湘女e家”新媒体联盟成立,联系服务妇女群众近千万人,“湘妹子”微信公众号为妇女和家庭提供维权、家教、咨询等服务。三是立足群团组织优势,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共青团湖南省委发动各级共青团、青联组织组建3869支青年突击队,10.7万名团员青年、11.99万名青年志愿者投入抗疫。湖南省五级妇联强化责任担当,立足“党政所需、妇联所能”,组织动员50多万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妇女代表、三八红旗手等,用实际行动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凝聚起“湘女战疫”的强大力量。

——大力推动法治湖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是牢牢抓住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在立法过程中自觉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新格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从制度上压缩和减少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省检察机关加强对检察官司法办案监督,将每一个办案环节和办案行为置于监督“探头”之下并全程留痕,严格防范冤假错案,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防止司法腐败。二是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模式。自2015年省政府公布隶属工作部门权力清单以来,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形成权责明确、服务更好、群众满意的良好格局。2019年,湖南公布《“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首批10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表,探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成为湖南政务服务改革的一张响亮名片,得到国务院办公厅大力推介。三是持续开展全民普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成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450多个,法治主题街道、展馆115个,法治教育基地176个;创办普法网站500多个,普法官方微博、微信2000多个,全社会法治氛围进一步浓厚。

——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保驾护航。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厉行法治。成立智能化协同创新研究院,打造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推动全省全类型刑事案件在平台上全流程协同办理。建成湖南公安服务平台,实现400余项行政管理服务项目“打包上网”。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治理。出台加强诉源治理实施意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近五年来调处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8.46%。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近五年来评估1.16万项,暂缓和不予实施459项,源头预防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三是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2017年以来,湖南政法战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增强“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的总要求,坚持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努力打造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让党和人民信得过、放得心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三、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巩固和拓展现有政治建设工作成效,湖南必须立足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继续坚持好、发展好既有的好的经验做法。

——“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一盘散沙”现象。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必须坚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三湘大地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亦推动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相统一,让人民民主成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在三湘大地上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目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必须引导三湘儿女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扎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坚决防范三湘大地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要坚持促进三湘儿女交往交流交融,在三湘大地上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要积极推动三湘大地各族儿女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依法治省实绩护航现代化新湖南建设。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省委领导法治湖南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坚持以三湘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坚持法治为了三湘人民、依靠三湘人民,积极回应三湘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让三湘人民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在三湘大地上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首先要把全省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好;要加强全省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三湘法治人才培养,紧紧扭住全省领导干部这个法治湖南建设“关键少数”,让其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钟君

课题组副组长:汤建军

本篇执笔:杨畅 姚选民 谢晓军 刘謦瑜 张颖

来源:红网

作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10/25/119767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