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胡艺华:对建设袁隆平纪念馆的再思考

来源:红网 作者:胡艺华 编辑:陈晓丹 2022-07-21 17:10:59
时刻新闻
—分享—

1123965398_15469983135091n.jpeg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生前曾任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双聘院士、作物学博士生导师,并赠予湖南农大学子“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是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心中敬仰的“袁校长”“袁老师”。湖南农业大学铭记、感念袁隆平院士的崇高风范和教育情怀,在其逝世一周年之际举办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将第十二教学楼(农学院教学楼)命名为“隆平楼”,并对外宣告:将利用校友捐赠资金在校内建设袁隆平纪念馆,并将其列为学校迎接2023年120周年校庆的重点项目之首,以学习和传承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秉承爱农为农传统、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深切表达了湖南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对袁隆平院士的由衷敬意,而且庄严宣誓了在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继续为强农兴农奋斗不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袁隆平纪念馆不仅仅是湖南农业大学举全校之力抓紧抓实抓好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全国教育系统乃至社会各界群众高度关注关心关切的一件大事,必须站在着眼于推动伟大事业加快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来加以科学谋划、扎实推进。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好顶层设计

袁隆平院士是一位兼具多重身份、具有重要地位、蕴含特殊价值的英雄人物,既是功勋卓著、享誉海内外的人民科学家,也是德高望重、令世人敬佩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其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可歌可颂,其先进事迹和卓越贡献可敬可佩。对于这样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我们需要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阐释其赋予人民大众的崇高精神价值及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袁隆平逝世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刻哲理、凝聚深沉大爱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建好袁隆平纪念馆、传承弘扬袁隆平科学家精神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作为一所受袁隆平院士倾注心血、与袁隆平院士血脉相连的农业大学,我们一定要顺应全校师生和数十万校友的共同心愿和情感认同,坚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以应有的政治站位来做好顶层设计,以史实和史料为依据,用图片、文字、实物、视频和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借助多样化、立体化、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打造集“纪念场馆、道德丰碑、思政课堂、文化地标”为一体的多功能纪念馆,完整呈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光辉人生,深度挖掘、科学提炼、系统阐释其科学家精神的育人价值,为引领和推动广大师生厚植“大国三农”情怀、秉承爱农为农传统、践行强农兴农使命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能。

二是要加强系统研究、优化布展内容

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意蕴丰富、富有特色,充满着思想光芒、人格魅力和教育示范效应。把袁隆平纪念馆建在农业大学的校园里,归根到底就是要着眼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整体视野,用足、用实、用好、用精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这一得天独厚、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引导农业大学的广大师生乃至全国各级各类院校的青少年学生,在心灵深处和灵魂高处自觉传承和弘扬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厚植新时代“大国三农”情怀,努力成为知农、爱农、事农、敬农、强农、兴农、助农的新型人才。

基于此,在袁隆平院士纪念馆的布展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袁隆平院士的特殊价值和广大受众的现实需求。在深入、全面、持续、系统研究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该把贯穿袁隆平科学人生始终的杂交水稻种子作为中心线索,按照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内在逻辑来科学设计袁隆平院士纪念馆的展厅布局,主要设计五个相互贯通、内在统一的板块。一是“把初心化作种子,体悟袁隆平的人生选择”,主要展示袁隆平从小深受家庭熏陶、在战乱灾荒中成长、自觉铸牢“三农”初心、立志投身学农报国的心路历程与家国情怀。二是“用一生研究种子,追寻袁隆平的光辉足迹”,主要展示袁隆平及其团队从安江农校到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坚持60余年如一日躬耕田野,潜心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果。三是“向世界播撒种子,致敬袁隆平的崇高风范”,主要展示袁隆平把杂交水稻从中华大地推向整个世界,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四是“为未来种下种子,接力袁隆平的金色梦想”,主要展示袁隆平以“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引领和激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院校大学生胸怀“三农”逐梦前行的强大动力和浓郁氛围。五是“要我们当好种子,铭记袁隆平的谆谆教诲”,主要展示袁隆平以高贵品质、崇高风范和深情大爱殷殷嘱托新时代的广大青少年要当“一粒好种子”的教育价值和示范效应。

三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展示形式

在湖南农业大学迎接120周年校庆之际,之所以要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袁隆平纪念馆,说到底就是要立足湖南农业大学这个平台,最大限度、最大程度发挥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这一独特教育品牌的思政价值,从而为培育新时代“一懂两爱”新型三农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动能。因此,建设袁隆平纪念馆,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展示形式。

一方面,在宏观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突破以往人物主题纪念馆建设的思想束缚和思维惯性,按照当下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和话语特点,通过整合运用与袁隆平院士相关的图片、文字、实物、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从多视角打造一座集“纪念场馆、道德丰碑、思政课堂、文化地标”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人物纪念馆,其中特别是要突出以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培根固本铸魂育人的主题,贯穿袁隆平以杂交水稻的种子熔铸初心书写人生的主线,展现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淬炼过程、时代意蕴和育人价值,力求客观真实、全面精确、特色鲜明,富有思想性、教育性、示范性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在微观上,要坚持特色为要,打破“泛泛而谈”“简单罗列”“人云亦云”“照搬照抄”的资料汇总式展览思路,在对袁隆平科学家精神深入研究、全面研究、系统研究、精准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新时代农业大学立德树人的独特规律和现实要求,科学谋划、合理设计具有较高水准的原创性和独创性,并体现比较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布展方案,既要保证所陈列的图片、文字、实物能够见人、见物、见事、见史、见精神,也要体现跨学科、跨地域、跨领域、跨时空、跨民族立体展示英雄人物崇高形象的整体效果,更要彰显整合运用声、光、电及各种新兴手段的综合效果,从而打造一个具有故事传承性、思想穿透性、心灵震撼性的“沉浸式”思政课堂。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袁隆平先进事迹融入新时代涉农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于2022年7月20日首发于人民论坛网。作者胡艺华系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袁隆平精神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红网

作者:胡艺华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7/21/115473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