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言党代会: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湖南乡村振兴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刘艳秋 2021-11-03 14:31:43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事实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在乡村的应用场景,让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以此引领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已成为当前十分重大且也紧迫的焦点议题之一。于湖南而言,如何立足 “三高四新”战略,大力发展智慧型的数字经济,以激活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产业格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然是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重要切入点、发力点。当然,湖南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地区数字新基建相对落后、“数字人才”相对缺乏,以及产业链耦合度水平较低等一些亟待攻克的问题。基于这些,在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我将从构筑数字新基建、提升数字新技能、打造数字新模式等三个主要的实践层面,为实现以发展数字经济赋能湖南乡村振兴,提一些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一、以构筑数字新基建,重塑乡村数字生态。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代数字基建的核心特点。作为中部内陆省份的湖南,尽管湘西南一些农村与偏远地区数字新基建相对落后,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仍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从“新”出发制定实施更科学、更有效的数字基建规划,实现乡村数字原生态的重塑。一要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乡村的“地基”。即要大力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搭建,完成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技术对农村基建的数字化改造。如加大资本投入,最大限度实现5G商用的大规模普及、物联网设施的完善、智能辅助农业生产系统的开发应用等。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硬件前提。二要加快智慧型共享平台建设,加大涉农数据整合与平台融合的力度。因地制宜,全盘科学规划乡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格局,通过协同、高效、智能的共享平台建设,为乡村经济提供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线上交易等基础性服务,以及优化农民生产、生活的数字化状态。如建立健全“三农大数据平台”,整合涉农部门、行业的数据库,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感知网,为农业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监测,助力农业智能生产决策。三要加快数字商业平台开发,打通农产品的供需市场。如红网的助农电商平台“湘农荟”、湖南广电的“芒果云超市”,助力全省农产品的推广,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提供实践样本,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创新农产品流通的数字化业态。

二、以提升数字新技能,激活人力资源要素。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全面下沉乡村,“数字人才”不足问题日益凸现。在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具有一定数字新技能的新型农民、乡村建设者。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乡村建设者的数字新技能,走稳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可以从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做些努力:一是要通过各种宣传平台,不断强化农民群体的“数字思维”。即要通过通俗易懂的引导式讲解,让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意识到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并主动参与到数字新技能的学习中来,最终能在自己的所长与数字乡村的无限创业空间中找到契合点;二是要形成农村数字技能培育机制,大力培养扎根乡村的“本土人才”。在具体实践中,不仅可以通过引进专家指导,面对面实现技术、经验的帮扶式传授,而且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充分利用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全国平台等这些权威阵地,聚合、共享优势数字技术教育资源,打造专项、实用且适合广大农业生产者、乡村建设者的“云课堂”;三是要引导优秀的“数字人才”下乡,改善乡村人才供需结构。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基础差、底子薄,更要通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路径,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为人才下乡搭建平台,为建设数字乡村贡献智慧力量。

三、以打造数字新模式,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纵观这些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拓展,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实现乡村特色产业与数字平台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是未来数字乡村建设的主旋律。在此,我认为数字化发展角度看乡村产业转型,这其中有几个不应忽视的地方:一要顺应数字化大潮,形成乡村“智能治理”新模式。政府主导乡村产业发展,各级党政干部要把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新模式,以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当成自己的一堂“必修课”。不仅如此,还有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涉及单位,更要实现“数字进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智能治理平台”,以科学、高效、合理地引导当地乡村产业发展;二是结合智能化方向,引导企业形成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延长、拓宽、挖深产业链,从横向与纵向双向联动,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强调农村特色产业的差异化发展。譬如,除了湖南张家界、崀山、湘西凤凰等这些标志性的旅游景区,我们还可以在城郊或有特色的农村,从休闲农业角度出发,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结合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打造直播、电商,增强乡村文旅的互动性、体验感,给用户带全新的感受,以此延展数字产业链,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深度融合的全域循环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1/03/103598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