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稻满大地四海盛,科技兴农“两梦”真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贤 编辑:刘艳秋 2021-10-02 09:11:51
时刻新闻
—分享—

31122a6b7c7a4d2fa3773f998e82e6a2.jpg

在湖南道县清塘镇,“万年稻种”发现地看金色秋收(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稻花香里说丰年》系列评论之二

日晷无言,春华秋实,无边稻浪,翻涌成海,似乎没有什么比日光、比月华更懂稻香,一粒种、一茬忙,施下“魔法”,孜孜而作,芙蓉国度,梗头田间,绿里渐至橙黄,惟愿稻穗更长了一点,谷粒更多、更饱满了一些……

丰收将至,那灿灿的金穗,俨然圆滚滚地撑展了新衣裳,乘风而舞,颔首相视。风儿纵情礼赞,稻农高歌欢呼,灯火万家,饭香四溢,众享着饱暖与安康。

湘米结硕,走出“稻”宽路阔。

印刻着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湘米,蜚声于古老的东方。素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湖广熟,天下足”等美誉的三湘大地,种植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华夏稻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万年沉淀,稻香自是千里传。时至今日,“南县稻虾米”“常德香米”“华容稻”等特色品牌,打响了“湘字号”,实力出湘,行走四方;“赫山兰溪大米”“紫鹊界贡米”等优质湘米,凭借着质感、口感、观感出彩,从一粒米,成为一碗饭,走上餐桌,幸福千万家。

此外,近年来,湖湘的农业经济,借科技之力扶摇直上,愈发活跃,敢为人先,扛稳粮食生产和安全大旗,答出了粮食播种面积稳于7000万亩左右、产量在浮动于600亿斤的满意考卷,一路奔向新时代的农业潮头。去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居着全国“状元”,产量中了个全国“榜眼”,杂交水稻育种,亦是遍地开花、硕果累累,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的康庄大道!

084d4016-3638-48f0-ab60-7c39a6b99897.jpg

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不少学生来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献花悼念。

仓满无馑,又想起来了您。

杂交,杂交,就是这两个字眼,始终联结着一位老爷爷,绕不开一个名字:“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农关国本,粮系民生。袁爷爷的毕生所求,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馑,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

当您还是乡村教师时,已具有了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您名满天下时,却仍躬耕于田间,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有人唤您东方“稻神”,有人赞您是“中国的心灵首富”,亦有言称,您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一介农夫,似乎“从头到脚都是一个农民,可那双眼里闪烁着智者的光芒”,向这世间,播撒智慧,不舍昼夜。

若说袁爷爷是位梦想家,那这一生,追梦不止。“禾下乘凉梦”里,试验田的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样大。第二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则心系着世界上几十亿的人。“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稻田种上杂交稻,以每公顷增产2吨来算,每年可增产1.5亿吨粮食,能多养活4-5亿人口……”这样想,也是如此做。

若说袁爷爷是位“魔术师”,那这一生,充满传奇。为了大地的丰收,寻寻觅觅,用一生做好了一件事,用一粒种子,改变了大世界。从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到发现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勾勒出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线路图,迈出关键第一步,再到发现野生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花粉败育型野生稻”,打开三系杂交水稻的突破口。一路波澜,一路闯关,三系杂交稻关、两系杂交稻选育关、超级稻关……东方魔稻,终是卷起了“绿色风暴”,带来了绿色希望和金色光芒,致以了一个民族对世界人类最温暖的问候。

58777584b0fd427498f544333d9297ed.jpg

科技育种,守住最初“粮”心。

袁爷爷曾说:“种田靠科技。”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良态是保障。解锁一个民族崛起的古老密码,一步步证明农业科技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从“9+9”到“1+2”,从“1+2”到“1+1”,从让8亿多人“吃饱饭”到让14亿人“吃好饭”,造好“饭碗”、端稳“饭碗”,守护着“大国粮仓”,续写、创造一版版新的“绿色神话”,“四良”缺一不可。

兴农强农,奔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田野里,一批批农业科技者,扎根一线,躬耕于斯,只争朝夕,呼唤着超级小麦、超级玉米、超级土豆等,更上一层楼;大棚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点燃科技之光,力促小木耳长成大产业,小辣椒托起振兴梦……

新时代的吾辈人,粮安天下的重担,接力在侧,日新月异的乡村新景,共绘齐建。征途漫漫,几多风雨。试问农业何以发展,答案就在现代化,那农业农村现代化何以美梦成真,关键还得靠科技进步来助力“撑腰”!

秋收万颗子,丰衣有足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国庆假日里,迎着丰年、庆着丰年,说不尽的,是稻花香里的又一丰年。

袁爷爷,您看,五谷丰登,穰穰满家;您听,稻花低语,四海升平。

我们不会忘记每一位“袁隆平”,会始终记得藏粮于地,更藏粮于技,会坚守“粮”心,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自当珍之惜之,请您放心,请党和国家放心!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贤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0/01/102559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