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来,开学在即。暑期里,教育部换了新部长,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等。诸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等教育新政引发大众强烈关注。
凡此种种,无不让我们对新学期的教育改革充满了期待。值此开学之际,作为教育工作者,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禁不住畅想起教育改革的新图景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确立起新的人才观。新时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哪些新条件、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第一,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已大大丰富,为教育发展提供雄厚支撑。第二,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教育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第三,社会分工起来越细,对劳动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第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共同富裕的时代趋势,必然要求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教育。第五,人口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对我们的人力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新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首先转变人才观。让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学生,人人都必须成为大学生,让人才成为社会的财富。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确立起新的教育观。第一,新的历史方位下,在我国普及高中、大学已经不成问题。人们的分歧点只在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大学。当前,政府根据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需求,按比例有意识地进行了引导和控制。但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原因,职业高中、职业大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歧视、抵制。我建议,如果人们实在接受不了职业高中,可把职业高中转为普通高中。如果人们实在也接受不了职业大学,就让他们自由选择、个性发展,再把各类人才选用到相应的岗位上去。正如《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实行各类高等学校(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与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第二,新的历史方位下,劳动者的买方市场即将逐渐演变为卖方市场,即供过于求演变为供不应求。如此,则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是社会必须的劳动者。人才无须选拔,必须全员培养、人尽其学,必须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必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总之,起源于新生人口过多、教育资源不足、社会工作岗位不足三个条件下的应试教育,将发生转变。取而代之的当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
“职务有高低,职业无贵贱”,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确立起新的职业观。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道出了职业有别的旧传统,三教九流,有高有低,有贵有贱。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力劳动的岗位和强度大大减少、降低,机器代替人从事体力和简单脑力劳动渐成趋势。劳动工作的内容在进一步细化,但其形式却在慢慢趋同,让职业贵贱观丧失市场。就业或者说选人用人,将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机制,促进人岗相适。而不是再人为地将普通与职业、学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等作为限制性条件。这一思想已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体现出来了。总之,职业贵贱观可以休矣,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选人用人观。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不断强化教育的社会化、公益化。第一,社会医疗、养老、救助、保险体系越来越健全,“养儿防老”“家庭自助”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家庭责任逐渐演变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家庭属性逐渐转化为社会化、公益化。第二,个体开始从繁重的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与此同时,社会现代化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科学、人文、职业等素养,特别是社会生产中高精尖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个社会需求的产生,必将反过来促进教育的社会化和公益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不断弱化教育的功利化、行政化。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贫富差距越来越小,效率优先越来越让位于公平优先。家庭间、阶层间、集团间、地域间的差异和竞争越来越弱化,人们的功利思想也会弱化。同时,政府职能也在不断转变之中,从领导者、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治理者,使得教育的行政化趋势不断弱化。捆绑、挟持教育多年的顽瘴固疾得到祛除。
一百年风华正茂,九万里风鹏当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让我们怀揣教育改革梦想,期待新学期新气象。
来源:红网
作者:陈立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8/31/10098175.html